重新打開可能性:去-相合,一種操作術

US$16.66

【作者: 朱利安】
【譯者: 卓立】
【出版社: 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7-31】
【分類: 人文社科 | 哲學】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7512029】

貨號: 9786267512029 分類:

Description

重新打開可能性:去-相合,一種操作術
Rouvrir des possibles: Dé-coïncidence, un art d’opérer

  法國哲學家和漢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所建構的哲學思想概念不僅對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在其他領域如藝術創作、企業管理、精神分析也引發廣大的迴響。近年朱利安構思一種共通的概念,穿越美學、倫理及政治領域的經驗,一起形構人們對當代世界的投入,因此他大力提倡「去-相合」(dé-coïncidence)概念。
 
  當事物相符相合,也就是這些事物完全貼合或全然對應,完美地互相扣合,即「相合」(coïncidence)於最初幾何學的意涵。這樣的符合當然令人滿意,它合法合理堅持其相符,同意自身,憩息在它的相合裡,而且固定不變。然而,它不再脫離這個狀況,逐漸陷溺其中、硬化而貧瘠了;也就是說,它不再發揮任何作用,變得呆滯了。此時,「合拍」(ça colle)表示符合變得像一種黏膠,人們無法跳脫它。「相合」便從先前的正面逆轉進「正面性」,固定了、不發揮作用,而且變成貧瘠的正面。
 
  相合就是死亡。相合是沉溺萎縮(enlisement),「去-相合」是推動(promotion)與脫展(dégagement)。因此,我們必須與這種硬化了、不再活動且造成阻礙的符合拉開一個「間距」(écart),使自我封閉並阻礙任何發展的事物產生裂縫,也就是使其與該情況做出「去-相合」,才能重新打開可能性。
 
  以藝術為例,一位藝術家只有當他與已完成、被認可且被頌揚為「藝術」的藝術做出「去-相合」時,他才是確確實實的藝術家。只有在與已經被思考過的內容且這個符合的內容被看作「真理」的事物做出「去-相合」,我才真的進行思考。
 
  從生存的觀點來看,我只有與已經活過的、與我當今擁有的相符生活做出「去-相合」,我才真的在生活。與我當今的相符生活做出「去-相合」,也就是說,我使現在如此適合我的生活方式、我正要安頓於其中的生活模式「產生裂縫」,這是為了在我的生活當中重新打開可能性。
 
  就倫理而言,我只有與自己做出「去-相合」,才能「遇見他者」。否則我只是與他擦肩而過,或者把他同化成我想要的模樣。
 
  在政治方面,一旦一個理念變得相合性的,亦即被眾人所集體消化和吸收,就不再被人質疑,不再被人擔心,也就會變成意識型態性的。
 
  在朱利安的構想中,「去-相合」的操作方式可說是有別於批判、逆轉這些戲劇性的風格,而比較是一種存在於內部、以小小間距逐漸打開並默默產生的轉化:在已穩固的相合狀態內部,透過持續的小「間距」、逐漸操作的小小移位,暗中在內部拆解該相合狀態,促使它產生裂縫,以此使它受損。
 
  二十世紀末,「差異」(différence)概念在法國最重要的思想家主導之下主宰了法國思想,本書最後的註解也對「去-相合」概念與「差異」概念之間的關係提出扼要說明。
 
  在今天,我們正遭受哪些新形式的物化?市場以及強加給人們的科技應用,聯手強迫全世界接受它們的相合。我們都變成相連、交流且消費的主體,我們的生活大都花在勾選事先設定的合適選項。這樣的「相合」繼「信仰時代」來到了,我們知道如何使它產生裂縫,與它重新打開間距,以便在我們的生活裡再次打開新的可能,亦即重新找到主體的主動性。  
 
專文推薦
 
  林志明∣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特聘教授
 
推薦人
 
  廖咸浩∣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文系特聘教授
  劉紀蕙∣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
  (依姓氏筆畫排列)

目錄推薦序 去-相合的操作
作者序 遇見他者

第一章 明天不再歡唱了
第二章 相合即死亡
第三章 發揮作用的去-相合
第四章 去-相合倫理
第五章 相合是意識形態性的
第六章 當代法文相合性詞彙
第七章 去-相合的政治資源
第八章 去-相合的操作模式
第九章 去-相合的命運
第十章 去-相合與哲學
第十一章 革命,創新或重新變得可能
第十二章 什麼樣的投入?

關於差異和去-相合的註解

 
书名简译:重新打开可能性:去-相合,一种操作术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重新打開可能性:去-相合,一種操作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