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素書:帝王之師全制霸謀略學
最素樸的處世哲學,最威猛的制勝謀略
一本書的智慧,扭轉了張良的一生,
而這個人的一生,又影響了整個中國歷史的進程。
圯上老人黃石公傳世的千古奇書,
融合儒、道、兵、術、勢各家精髓,
張良讀後十年脫胎換骨成劉邦帝王之師,
為後世親身示範如何謀略天下,笑傲江湖!
《宋史.藝文志》載:「宋代有黃石公《素書》一卷,張良所傳。」宋人張商英在素書序裡寫到,一代謀聖張良僅用此書的一、二謀略,就助劉邦得了天下。
素書全書只有六章,僅1360字,字字珠璣,小可修身處世,大能安邦定國。
素書的內容可分為幾個重點:
一 、闡明一個人該具備的處世哲學:
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是貫通素書一千三百六十字的精髓奧義,張良的謀略得益於此,才能秉持「順境不喜,逆境不優」的態度。
二、揭示了一個掌權者該秉持的用人原則。
依據才學之不同,將人才分為俊、豪、傑三類,提出「任材使能,所以濟世」、「危莫危於任疑」等理論,提示掌權者應該「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放到現代等於是一套職場中的拚搏的生存哲學,具有指導性意義。
三、繼往五百年,一本謀略史,總結了作者在安邦治國、為人處世的經驗。
素書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精華,既闡明治國安邦的大謀略,也注重為人處世的小智慧,反映出作者海納百川的思想。
綜上所述,《素書》從思想和行為兩方面,再進一步提出了如何加強個人修養的意見,兼收並蓄, 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的價值,很值得一讀。
目錄
推薦序:用《素書》讓原力覺醒,成為亂世代神人∕曾暐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導讀:小可修身處世,大可安邦治國∕陳啟鵬(歷史作家)
原始章第一:關於立身成名的根本問題
一個人立身成名的根本是什麼?黃石公的答案是:天道、德行、仁愛、正義和禮制。這五個方面既是為人處世的落腳點,更包含著立身成名的大道理。
● 五種思想構建人生格局
● 道是人必須遵循的最高法則
● 有多高尚的德行就有多大的成就
● 做個有慈惠惻隱之心的仁者
● 以道義為準繩方可立功立事
● 時刻踐行禮的規範
● 要想建功立業就不能五缺其一
● 要通曉盛衰與成敗的道理
● 不得意時就守志待時
● 乘勢而上就能一飛沖天
● 道的修養超乎一切
正道章第二:最有效的人生韜略是「守正」
一提到「韜略」,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出奇制勝」。是的,「出奇制勝」是兵家津津樂道的戰場秘籍,可是戰場上的制勝韜略並不一定適用於為人處世。為了把對方消滅而不擇手段地運用「奇」招,有時可能會出現在戰爭中。但如果做人也如此,那肯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反觀歷史,這樣的悲劇太多了。所以黃石公說「守正」才是做人的關鍵。
● 道德的力量足以威服遠方
● 至誠守信能夠統一不同人的認識
● 要善於以古鑒今
● 言行之中透出人的品性
● 恪守本分聰明有度
● 不因嫌疑猜忌而避讓推脫
● 不做見利忘義的小人
1.
求人之志章第三:志向明確的人才能成大器
黑夜裡一艘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如果沒有燈塔的指引,它就不可能找到方向和停靠的港灣,甚至一不小心觸到礁石,還有滅頂的危險。人生一世就猶如夜裡行船,而我們的志向和目標就是指引我們順利到達成功彼岸的燈塔。
● 沒有無邊的欲望所以活著不累
● 不為惡事自然無過
● 貪酒近色壞了好名聲
● 遠離是非之地才能保身無誤
● 博學多問微言修身
● 恭儉謙約才能守住幸福
● 親友正直自己也不至於誤入歧途
● 任用人才要量其所能
● 打擊惡人讒言才能防止混亂
● 學習古人的經驗才能不迷惑
● 凡事三思而行
● 懂得權變才能解開很多死結
● 說話到位而無過可以避免災禍
● 堅守信念才能立功
本德宗道章第四:懂得權變與操控的基本原則
世事如棋局般簡單,又如棋局般複雜。所以無論做人還是成事,懂點權變和操控之術是不多餘的,這一方面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達到目標;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災禍纏身。誠如黃石公所言,在運用權變和操控之術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它的基本原則:本德宗道——以德為本,以道為宗。
● 正確地運用智慧、謀略
● 忍辱方能身安
● 做事之前先修德
● 心誠好善一生常樂
● 看透事物的本質
● 知足是福多欲是苦
● 做不到心平氣和就會痛苦和悲傷
● 切不可貪圖不義之富貴
● 傲慢自大者容易變成孤家寡人
● 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 自私自利招致敗局
遵義章第五:用錯方法會陷自己於被動境地
「義」不僅是一個人修養的內在體現,在黃石公看來,更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準則。那麼,怎樣去做才算「義」呢?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在達到自己目的的同時,絕對不能給他人帶來傷害,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肉體上的。如果用了錯誤的方式去做事,違背了「義」的準則,那麼結果就會使自己陷於被動的境地。
● 對下屬也要留一手
● 知錯就改迷途知返
● 謹防禍從口出
● 令出如山執法必嚴
● 樹立權威是一門大學問
● 用人者不可當眾辱人
● 對你所敬仰之人不可怠慢
● 明辨忠奸善惡
● 貪戀女色使人昏庸
● 私心重者不可委以重任
● 名不副實、傲氣沖天者必無善終
● 厚己薄人不得人心
● 別因為一點過失就徹底否定人的才能
● 別讓問題出在內部
● 人才不可用而不任
● 輕諾寡信必招人怨恨
● 誠心施捨不要期望報答
● 富貴不可忘乎所以
● 用人不可計較前嫌
● 用人不當功敗垂成
● 為人做官要處理好自己的「強」和「弱」
● 陰計外泄肯定會失敗
● 只顧斂財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
● 勿讓奮勇殺敵的人貧窮
● 腐敗是千年不變的公害
● 記過不記善就是暴君
● 刑罰不可濫用
● 有獎賞才可立大功
● 獎懲一定要分明、公正
● 喜歡讒言排斥忠諫者必亡
● 貪人之有必招敗亡之禍
安禮章第六:順應世理才能做事事成
黃石公在本章所言之「禮」,其意義已經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禮數,其本質足以上升到「理」的高度。所謂「理」,就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成就偉業的做事手法,更是一個有綱領性質的指導方針。當你感覺世間艱難,處事不順時,原因可能就在於你沒有遵循這個「理」。
● 不捨小過會讓人怨恨
● 未雨綢繆謀算者必勝
● 積善者福積惡者禍
● 鄙視勞動者忍饑懶於織造者受寒
● 天下安定是因為得到了優秀的人才
● 勤儉的人才會真正的富有
● 為上者要避免下屬多疑
● 不輕慢上級不侮辱下級
● 是「信」還是「疑」
● 狂妄邪惡的人不會有正直的朋友
● 有好領導才有好下屬
● 對於賢能之人要厚待而養之
● 吸引人才要有一個好的大環境
● 山高則崩河滿則溢
● 是玉還是石需要用心辨認
● 衣領不正會毀掉整個形象
● 走路不看道註定要跌倒
● 柱子壞了屋子也就倒了
● 腳受凍了心也就受傷了
● 大山崩塌是基石出了問題
● 不要與將要翻倒的車輛同行
● 把悲劇消滅在萌芽狀態
● 時時警策自己可保平安無事
● 有道則吉無道則凶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同志同仁為得而憂
● 心懷不軌的人會臭味相投
● 美女在一起容易產生嫉妒
● 同等智慧的人相遇就會相互謀算
● 同官同利就會相互殘害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 志同道合則大業可成
● 同行是冤家
● 放縱自己怎麼能去教導別人
● 順「道」而行則萬事不難
附錄一 《素書》原典
附錄二 黃石公傳
附錄三 張良傳
附錄四 張商英原序
书名简译:素书:帝王之师全制霸谋略学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