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大學與大師:一九一○至一九三○,民初學人如何在洪流中力挽狂瀾
暢銷書《南渡北歸》作者岳南歷時六年最新紀實作品,
遊走兩岸清華大學,從大學校史中,見證時代裡的風起雲湧。
■清華大學前身為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所建「清華園」,是為培育中國留美學子搖籃。
■首批庚款留美學生梅貽琦,日後任兩岸清華校長,重視通才教育,讓清華穩步踏實走過百年歷史。
■當校園成為政治角力的名利場,掌校者該如何自持?
■梅貽琦與蔡元培、胡適、傅斯年等學界領袖人物,時稱「民初四君子」。他在最動亂的時代,穩住風雨飄搖的大學教育,並為後世立下人品典範。
一九一○年代以後,中國歷經北伐等戰禍,導致民生凋敝,國內也因政權尚未穩定,擁有話語權的校長大位,成為政界競奪角力,其中以清華大學爭議最大。在政局尚未穩固的情況之下,因對日抗戰、國民黨與共產黨惡鬥,學生愛國情緒高漲,學運、戰爭暴發。為避戰禍,各校陸續合併、遷校,在動盪時局下,大學教育岌岌可危。
幸好當時學人如梅貽琦、傅斯年、蔡元培、張伯苓等人的奔走,才讓高等教育得以輾轉延續。今日所倡議的美學、體育等教育概念,起於當時;而有關通才、通識教育,學術自由乃至教授治校等先進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皆影響後世甚鉅。那個年代,是最壞的年代,但當時的學人們,在最艱難的時代做了最正確的決定,他們的精神與貢獻,直到今日仍令後來者受用無窮。
上冊內容述及奠基於庚子賠款的清華,由原本培育留美學子的搖籃,歷數十年變化而成完全大學。清華校長之位因為與政治力高度結合,引起校內師生、社會的高度議論,校園內外政治力的高度角力鬥爭,使得校務推動窒礙難行,學生的不滿情緒高漲,發起驅逐校長運動……,直至梅貽琦上任,才結束校內混亂局勢。
名人推薦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沈宗瑞(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溫洽溢(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劉炯朗(中央研究院院士、前清華大學校長)
鐘月岑(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聯名推薦
時窮節乃見,典型垂丹青──梅貽琦校長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抗戰時期、臺灣時期不同階段的政權更迭,自一九一五年至一九六○年,服務清華長達四十五年,沉潛辦學,造就人才,科學人文兼容并蓄,愛護學生,兼具開創與守護兩個教育家典型,不愧兩岸清華第一人。岳南先生文筆生動活潑,臨摹梅校長,呼之欲出,令人動容!見人物長心志,讀歷史長智慧!二○一九兩岸出版第一書!──鐘月岑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上:一九一○至一九三○,民初學人如何在洪流中力挽狂瀾】
序 陳力俊(前清華大學校長)
序 賀陳弘(現任清華大學校長)
序章 歸去來兮
第一章:往事何堪哀
少年南開
庚子之亂與賠款
駐美公使梁誠的先聲
第二章:亂世遊學夢
塵埃落定
似曾相識燕歸來
來者之可追
第三章:走進清華園
從學堂到學校
水木湛清華
清華園裡好讀書
周詒春的「初戀」
清華改大與校長出走
第四章:來是空言去絕蹤
流水的校長
南開「王牌」隨風飄逝
聖約翰人捲土重來
第五章:進向大時代的時代
舊學與新知
造就中國領袖人才
清華國學院的創立
第六章:南開系清華園沉浮
曹雲祥的回馬槍
張彭春敗退津門
梅貽琦崛起
第七章:大角逐
國學研究院興衰
梅貽琦與校長決裂
梁啟超大戰曹雲祥
第八章:逐鹿清華園
羅家倫橫空出世
梅貽琦出局
羅家倫與清華革命
第九章:羅家倫的勝敗教訓
大洗牌
改隸與廢除校董運動
干戈突起
第十章:驅逐校長風潮
喬萬選校門被拒
吳南軒走避東交民巷
翁文灝代理校長
重返清華園之謎
书名简译 : 大学与大师:一九一○至一九三○,民初学人如何在洪流中力挽狂澜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