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第一代現代新儒家」馬一浮的「義理學」:在傳統與轉型之間──一個學術史的分析
本書是在2010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張壽安研究員提出「近代中國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1600-1949」的主題計畫下,關注從「傳統經學」分化到「現代哲學」的過程中,一條以學術史之「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詮釋「中國哲學史」脈絡的途徑,並以晚清民初「第一代現代新儒家」的馬一浮(1883-1967)為研究對象。
馬一浮奠基傳統學術,重整六藝經術,納西學於學術史框架內,建立中國式的義理學,而與同時代其他現代新儒家大方接受西方專業分科轉化傳統學術不同。因此,他的學術思想是將學術史、經學、義理學鎔鑄為一,故我定名為「義理式的學術史觀」。
從中亦觀察到,在「中國哲學史」這門學科建置初期,非旋即接納西學,成為今日以西釋中,直入諸子學的主流詮釋樣態;而是糾結在子學能否脫離經學,又中國哲學起源究竟是什麼,有過一段掙扎與猶疑。而馬一浮正是對此議題討論中,頗具代表性的學者。
綜觀以上研究所及,將對有志於晚清民初的學術史、中國哲學史之研究者,提供一條嶄新的思考途徑。
目錄馬一浮的「義理學」序 李威熊 I
承傳經學,一代醇儒,典範常存,光大道統:
建立義理式學術史觀的馬一浮 趙中偉 V
自 序 XV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說明 2
第二節 馬一浮的學術定位 2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回顧 42
第四節 章節布局 66
第二章 馬一浮學術思想分期 69
第一節 初立學術史觀的治學構思(1883-1912) 70
第二節 潛藏醞釀,摸索六藝論的方向(1912-1937) 83
第三節 完備六藝論學術史觀的治學規模(1937-1949) 97
第四節 淡然學術,寄情佛、道思想(1949-1967) 115
第五節 小 結 122
第三章 新闢「義理式的學術史觀」與界定史學價值 125
第一節 反省「尊史的六經皆史」學術史觀 126
第二節 評定經史關係 145
第三節 小 結 198
第四章 奠基「學術史」的六藝論 203
第一節 解釋基本概念 206
第二節 「學必繫於道」的學術史態度:
通貫「說經」、「通儒」、「專家」為一 228
第三節 「序六藝為九種」的學術史核心理念 235
第四節 小 結 265
第五章 歸本「義理學」的六藝論 267
第一節 六藝一心論的義理體系 272
第二節 六藝各經藝間的義理會通 315
第三節 小 結 335
第六章 以「義理式的學術史觀」統攝中西學術 337
第一節 統攝傳統學術 340
第二節 統攝西方知識體系 383
第三節 以「統」攝「類」的客觀限制 408
第四節 小 結 424
第七章 以「義理式的學術史觀」定位佛、道義理 427
第一節 「義理」相契,但「學術史源流」相異的「佛學」 428
第二節 諸子之首的「道家」與技藝之流的「道教」 460
第三節 小 結 483
第八章 馬一浮的「義理式的學術史觀」對比熊十力的「經學思想」 485
第一節 不同的學術路數 486
第二節 熊十力以「經學思想」判分學術源流 515
第三節 小 結 554
第九章 結 論 559
參考書目 571
书名简译: 「第一代现代新儒家」马一浮的「义理学」:在传统与转型之间──一个学术史的分析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