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友之辨:跨陣營交往下的中法關係(1949—1969)

US$37.17

【作者: 高嘉懿】
【出版社: 開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1-05】
【分類: 人文社科 | 歷史】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9624593594】

貨號: 9789624593594 分類:

Description

敵友之辨:跨陣營交往下的中法關係(1949—1969)

  1949—1969年中國與法國在跨陣營的交往過程中,展現了一條清晰的脈絡,反映了以意識形態劃分敵友的冷戰國際關係範式轉向了以民族國家自身利益來評判敵友關係的傳統範式,最終構建了和平共處、以合作互利為主題的交往方式。在中法關係的引領下,中國與其他西方陣營國家甚至美國,也逐步走上了國家關係正常化與互利合作的道路,從一個國際秩序的革命者轉為了國際秩序的合作者與維護者。這反映了中法順應了發展正常化國家間關係的社交需求,也對冷戰兩極格局造成觸動,促進了面向國際多極化、民主化的發展潮流。

名人推薦

  對於冷戰歷史的研究早在冷戰進行期間就已經在西方開始了。不過,這一研究真正全面展開和深入則是在冷戰結束之後。這不僅是因為作為一個有始有終的完整過程,冷戰此時已經可以納入歷史研究領域了,更重要的是蘇聯和東歐各國檔案的開放,為研究者提供了審視鐵幕另一邊歷史真相的豐富而不可或缺的史料。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冷戰史新研究」或「冷戰國際史研究」,而中國學者正是在這個時候加入國際冷戰史研究隊伍的。在新史料面前大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也是中國學者在冷戰史研究領域可以同國際學者對話的原因之一。——沈志華目錄叢書總序/沈志華
前言
第一章 新時代的來臨:革命話語下的中國對法政策
第二章 不情願的取捨:印支戰爭下的法國對華政策
第三章 兄弟黨的任務:有限往來中的法共橋樑作用
第四章 搖擺中的緩和:化解敵意的努力與阻礙因素
第五章 風雲下的契機:中蘇分裂與印支衝突的影響
第六章 突破性的標誌:中法建交帶來的國內外反響
第七章 難調和的蜜月:中法的共識合作與潛在矛盾
第八章 激情後的回歸:革命浪潮衝擊下的國家關係
結論
參考文獻
书名简译:敌友之辨:跨阵营交往下的中法关系(1949—1969)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敵友之辨:跨陣營交往下的中法關係(1949—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