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羅素與中西思想對話
1920年代,羅素首次訪華,這位西方知名哲學家與文人間的對話,最終成了中國文化沿革的見證。
本書深入探討羅素與中國文人的互動關係,在東西方思想對話的歷史語境中還原羅素,分析這位哲學家濃厚中國情結的前因後果,審視羅素與當時中國各界的互動,見證了中國文化發展的歷程。羅素藉由各種不同方式「對話」的對象包括: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胡適、丁文江、魯迅、郭沫若、林語堂、徐志摩、梁實秋、趙元任、楊端六;孫中山、譚延闓、毛澤東、陳獨秀、李大釗、張太雷、瞿秋白、周恩來、張國燾、張申府;以及梁漱溟、張東蓀、金岳霖、馮友蘭、李石岑、傅銅、張岱年、賀麟、洪謙、任華、沈有鼎、王浩、牟宗三、唐君毅、張君勱、徐復觀、方東美、殷海光等代表人物。
本書特色
國際知名哲學家、加州州立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丁子江新著;
全方位闡釋羅素:一位對話中西思想的先哲。「秀威文哲叢書」總序
自序
導言 在東西方對話的歷史語境中重溫羅素
一、羅素的訪華語境:東西方跨文化直接對話的溝通基礎
二、羅素的訪華語境:特定社會歷史文化的全方位還原
三、羅素的訪華語境:跨文化的「最大公約數」與「不可翻譯性」
四、羅素的訪華語境:跨文化「自我反思」的挑戰
五、羅素的訪華語境:跨文化對話的橋樑設計者與構築者
第一章 亞里斯多德以來最博學的思想大師
一、精彩紛呈的一生
二、跨學科與跨文化的一代大哲
第二章 終生的中國情結
一、與中國不解之緣的「暗結」
二、熱情的「崇華派」:大哲難忘的中國之戀
第三章 羅素與中華文人精英
一、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蔣夢麟
二、胡適、丁文江
三、魯迅、郭沫若、林語堂、徐志摩、梁實秋
四、趙元任、楊端六
五、其他文人精英
第四章 羅素與中華政治精英
一、孫中山、譚延闓
二、毛澤東、陳獨秀、李大釗
三、周恩來、張太雷、瞿秋白、惲代英、張國燾
四、張申府
第五章 羅素與中華哲學精英
一、梁漱溟
二、張東蓀、金岳霖、馮友蘭、湯用彤、李石岑、傅銅
三、張岱年、賀麟
四、洪謙、任華、沈有鼎、王浩
五、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方東美
六、其他哲學精英
第六章 羅素的重大講演及其影響
一、第一大演講《哲學問題》
二、第二大演講《心之分析》
三、第三大演講《物之分析》
四、第四大演講《社會結構學》
五、第五大演講《數理邏輯》
六、《臨別講演:中國的到自由之路》
第七章 羅素:一位瞭解中華文化的大哲
一、羅素的中華文化觀
二、羅素的中國重建觀
第八章 1920年代中國的羅素化與杜威化
一、「羅素化」與「杜威化」的區別
二、「羅素化」與「杜威化」的「失利」與「復興」
第九章 悲情歷史的承載:羅素祖孫與中國的不同「對話」
一、約翰‧羅素:兩次鴉片戰爭的重要決策者
二、伯特蘭‧羅素對鴉片戰爭的批判
第十章 羅素非凡的寫作及其著作中譯本
一、因思想著述和優美寫作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哲
二、羅素著作中譯本的出版概況
後記 在大師遨遊的歷史時空穿越
參考文獻
羅素著作列表
羅素有關中國的部分英文文章列表(1919~1927)
羅素著作中文譯本列表
羅素訪華大事記
羅素生平年表
书名简译 : 罗素与中西思想对话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