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野獸:從圓山動物園解讀近代臺灣動物文化史

US$24.21

【作者: 鄭麗榕】
【出版社: 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 2020/05/06】
【分類: 人文史地】
【ISBN 9789865080617】

Available on backorder 允許無庫存下單

貨號: 9789865080617 分類:

Description

文明的野獸:從圓山動物園解讀近代臺灣動物文化史

首部臺灣動物文化史
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
以嶄新的視角探討人與動物生命的交錯
因對受難動物抱持不忍之情
而為臺灣的動物寫下第一部歷史
開啟動物歷史與動保運動之間的正面互動

  在不同時期的動物園中,動物的處境如何?
  動物園的動物圈養、表演與展示,有著什麼樣的文化背景?
  戰後臺灣動物園的經營與戰前有何銜接與轉變?
  面對沒有話語權的動物,人類可以為牠們寫下怎樣的歷史?

  長久以來,動物園一直被視為成人遊憩的場所、兒童歡樂的園地,象徵人與動物和樂融融的烏托邦。但事實上,動物園除了貼近民間生活,更與殖民論述和國家權力息息相關。早期的圓山動物園(即今臺北市立動物園)是總督府博物館轄下的機構,肩負發揚帝國榮光與成就的使命,是展示知識文明與進步的場所,與市民的休閒生活息息相關。

  到了戰爭動員時期,動物園的經營則不得不改弦易轍,迎合官方的猛獸處分政策,預設遭遇空襲時可能發生的情況,選擇性地以電殛法將「猛獸」擊斃並製成標本。此中除了軍事安全的考量,或許更有引發市民「同仇敵愾」心理的策略。

  而1970年代起,受全球環境與政治影響,動物園組織集團化,知識交流愈見頻繁,動物的飼養、登錄、繁殖、交換等各項管理更具有國際視野,園內動物在全球生態系中的自然資產價值也進一步被強調。時至今日,比起休閒娛樂的功能,動物園更被期許成為具備國際觀、尊重生命的動物樂園。

  書中著眼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臺北圓山動物園,集中探討動物園在面對民間、國家、戰爭與環境變遷之際,呈現哪些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是如何被凝視、想像與操作。本書不僅是臺灣首部動物文化史,更是一部宏觀的自然史與生命史,透過爬梳動物與人類社會相遇的過程,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

  遠足新書系「潮歷史」
  書系主編: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歷史是梭織過去和未來的動詞,記錄世界的行蹤;
  歷史是新潮與後浪撞擊的平臺,激越視野,洶湧樂趣。

  歷史如潮汐,歷史可以很「潮」,是時代的浪潮,更是閱讀的風潮。在這個時代,我們希望「潮歷史」能夠成為一個歷史創作的新平臺。集結國內外有觀點、有見解、有趣味的嶄新研究與重要論述,不論是國際知名學者、年輕一輩的研究者,或大眾歷史和輕歷史的創作者等,都能在「潮歷史」的規劃下,一起開創和引領華人世界的歷史閱讀風氣,讓這塊土地人民的視野「朝向歷史」。

本書特色

  •臺灣第一部動物文化史專書。
  •從動物園的案例,探討臺灣近代史中的動物觀、生命觀、自然觀。
  •與世界史接軌,探索全球化中人與動物關係的臺灣個案意義。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龔玉玲/《臺灣動物之聲》主編

  【愛動物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發展所教授
  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鑑慧/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林智堅/新竹市長
  陳柔縉/作家
  張東君/科普作家
  莊絢智/壽山動物園園長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楊礎遠/新竹市立動物園園長 

  本書以臺北的圓山動物園個案,探討國家、戰爭、娛樂、教育及環境等面向,多角度觀察人與動物、人與動物園之間的關係。篇章組織完整,論證及實例扎實,文字敘述通暢易讀,可能是臺灣史中最早以動物園為主題來探討人與動物關係的著作。──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除了動物園,本書還包含與之相關的動物表演、博物館展示、動物標本、軍用動物等主題,一來展示了基於臺灣經驗的豐富內容,為後來的研究者確立了基礎範圍與重要史料;二來作者本身對受難動物抱持不忍之情,使其書寫立意與視角選擇有別於臺灣以往的動物園歷史研究,所以《文明的野獸》的開創性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動保圈自然不能忽視。──龔玉玲(《臺灣動物之聲》主編)

书名简译 : 文明的野兽:从圆山动物园解读近代台湾动物文化史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文明的野獸:從圓山動物園解讀近代臺灣動物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