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方法:歷史中國的秩序變動與文明交錯

US$67.41

【作者: 】
【出版社: 中華】
【出版日期: 2024-09-18】
【分類: 人文社科 | 歷史】
【裝訂: 精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9888861958】

貨號: 9789888861958 分類:

Description

思想與方法:歷史中國的秩序變動與文明交錯
Ideas and Methods Changing Order and Interweaving Civilizations of Historical China 508

  中國之為中國,乃是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多重形勢與觀念形塑的後果。今天,在全球格局複雜變動的語境下,深入理解這些形勢與觀念的形構過程,對於重建中國人的精神根基與文化譜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
 
  本書為第四屆“思想與方法”國際高端對話暨學術論壇論文結集,圍繞“變動的秩序,交錯的文明:歷史中國的內與外”這一主題,葛兆光、歐立德(Mark C. Elliott)、汪榮祖、寶力格、馮錦榮等16位中外知名學者展開熱烈討論,試圖站在全球史的框架,回溯特定的歷史過程,重新定義“甚麼是中國”,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中國歷史與文化。

目錄敘言:“中國”意識的歷史構成
方維規
歷史中國之“內”與“外”
——有關“中國”/“周邊”概念的再澄清
葛兆光
當我們談“帝國”時,我們談些甚麼?
——話語、方法與概念考古
[美]歐立德(Mark C. Elliott)  黃雨倫譯
“賤內”的本位思考
——簡評葛兆光教授的演講
[英]寶力格(Uradyn E. Bulag)
“中國”何以成爲問題?
——就“新清史”及相關問題與歐立德教授商榷
汪榮祖
附錄一:叩歷史而求“中國”
——對話與評論紀錄
郭文瑞  柏奕旻
化之內外與古代中國之內外
甘懷真
中華文明的價值特質
——兼論“中國”的“內”與“外”
馬戎
天下、中國、內外、華夷
——東亞歷史文獻所提供的一些思考
[新加坡]李焯然
朝鮮後期的中華意識與華西學派的《華東綱目》刊行意義
[韓]崔溶澈
中華帝國對西域邊疆地區的管理
[俄]波波娃(Ирина Ф. Попова)  柳若梅譯
在清史中尋找內亞的連續性
羅新
測繪東亞:以《東西洋航海圖》、《坤輿萬國全圖》及《皇輿全覽圖》爲中心
馮錦榮
早期全球化背景下盛清多民族帝國的大一統話語重構
——以《皇朝文獻通考·輿地考、四裔考、象緯考》的幾個問題爲中心
[美]趙剛
我看“新清史”的熱鬧和門道
——略議“新清史”語境中的中國、內亞、菩薩皇和滿文文獻
沈衛榮
中國是怎樣成爲現代國家的?
——國家轉型的宏觀歷史解讀
[美]李懷印
“主權”的形成:20世紀初期之中國與西藏、蒙古
[日]岡本隆司
自我超越,大國擔當:論蒙古在中國人自我意識發展中的新位置
[英]寶力格(Uradyn E. Bulag)
論“民族”“Nation”與“中國”:Nation是意識構造
方維規
附錄二:沿內外以尋文明
——學術論壇實錄
郭文瑞  柏奕旻
附錄三:中國傳統史學的挑戰與反應
汪榮祖
书名简译:思想与方法:历史中国的秩序变动与文明交错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思想與方法:歷史中國的秩序變動與文明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