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與父母自在相處療癒系列套書】(三冊):《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二版)》、《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二版)》、《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
If You Had Controlling Parents: How to Make Peace with Your Past and Take Your Place in the World + Coping With Your Difficult Older Parent : A Guide for Stressed-Out Children + Recovering from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 Practical Tools to Establish Bou
本套書組合:《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二版):如何設定界線、自我修復,終止控制的世代循環?》+《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二版):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而不再彼此傷害?》+《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和內在父母和解,從假性孤兒邁向情感獨立的大人》共三冊
學會設立界線,修復親子關係,從控制、情緒勒索中走出,
終結世代困境,重拾情感獨立與心靈自由,掌握人生的主導權!
《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二版):如何設定界線、自我修復,終止控制的世代循環?》
控制不是愛,而是父母排除自身焦慮的表現
他們不是不愛我,只是更受困在自己的恐懼之中
★8種類型的「控制型父母」
★解析12種最常見的控制手段
★22個自我修復的練習
★3個步驟斬斷糾結,拿回人生主導權
我不能換改變過去,但可以不讓父母繼續操控我的未來。
父母已無法改變,我只能改變自己:告別糾葛、設下界線,盡可能和平共處。
如何和過去和解,避免過度控制孩子和其他心愛的人?
【本書簡介】
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
・即使旁邊沒人也覺得受到監督?
・對他人的批評過度敏感?
・覺得做決定很困難?對自己的決定缺乏信心?
・在感情中容易迷失自我,總是以對方的需求為優先?
・對朋友或伴侶有控制或不尊重的表現?
若有以上現象,你可能來自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控制型家庭」,指的是父母試圖操控孩子的飲食、穿著、言談、個人感受、金錢、人生選擇、社交生活,藉此不允許孩子發展其獨立的人格。
受控的孩子,成年後,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與自由,往往背負比一般人更沉重的罪惡感及無力感。
美國知名家族治療師丹・紐哈斯博士,在本書中提供了務實的分析及建議,將引導你掙脫「內在父母」(你所內化的父母────挑剔你、貶低你的內在批評聲音)的影響,平息積壓的怨懟和憤怒,並強化決斷力與自信心,為你帶來心靈平靜與親子相處的智慧。
【8種「控制型父母」類型】
1.緊盯型父母:恐懼孤單,對子女如強力膠般緊黏不放。
2.剝奪型父母:一旦孩子表現不合意,就冷酷地收回愛與資源。
3.完美型父母:最在意外人的眼光,要求只有最好才夠好。
4.教條型父母:恐懼不確定性,從組織和教義中尋求安全感。
5.混亂型父母:情緒起伏難以捉摸,不是太嚴厲,就是太鬆散。
6.利用型父母:極度自我中心,把子女吸乾的情感吸血鬼。
7.虐待型父母:滿腹怨恨,在言語、情緒、肢體上虐待子女。
8.幼稚型父母:可憐兮兮,軟弱無能,無法盡到保護子女之責。
・設下「隱私」的界線
小時候,你被迫回答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
現在,光是拒絕回答不恰當的問題就能設下界線。
・設下「決定」的界線
小時候,父母試圖主導你的每一個決定。
現在,你可以說不,或告訴父母你需要時間考慮他們的要求。
・設下「金錢」的界線
小時候,仰賴父母的經濟援助而必須受控制。
現在,你經濟獨立,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運用金錢。
・設下「社交」的界線
小時候,父母過度干預你的社交生活。
現在,你可以選擇是否要知會他們你的個人活動。
・設下「個人空間」的界線
小時候,你沒有選擇住處的自由。
現在,你可以搬出去,在拜訪父母時不一定要留宿家裡。
專家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林靜如/律師娘
周志建/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讚譽
「解開過去之謎,指出是什麼在不知不覺間傷害著我們的親密關係。《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幫助我們跨越代溝,達到理解與接納。」────約翰・葛瑞 (John Gray),《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作者
「成功刻畫許多常見的極端教養風格⋯⋯以及受此教養的孩子長大成人後的感受模式。」────《達拉斯早報》(Dallas Morning News)
「充滿務實的建議與實在的支持,寫給不見得受到父母肢體暴力或性虐待,但一樣受限於持續不斷的不健康控制關係的人。」────《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並非提出一套一體適用的規格化復原計畫,而是提出幾種『療癒之道』和練習法,協助你『在情感上離家獨立』。本書是自助書籍之最。」──── Amazon網路書店
「令人耳目一新、欲罷不能,探究剖析很少人起而對抗的終生掙扎。最重要的是,本書帶領我們領悟到:不必忍受,我們可以戰勝。」────華特・安德森(Water Anderson),《關於自信的21堂課》(The Confidence Course)作者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二版):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而不再彼此傷害?》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6種「老後難相處」的父母類型
★最健康的陪伴心態,最務實的應對建議
★美國專業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創辦人經典著作
我們的父母可能一直以來都難相處,到了老年變本加厲;也可能因為疾病或喪偶,到了老年才變得難相處、難溝通。不論如何,成年子女都必須理解到:父母老後只會格外抗拒改變,因為那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
子女的壓力來源,不只是照顧父母所需的體力負荷,還有面對父母一再非理性行為的心力交瘁。許多子女,即便很早就離家獨立生活,與父母保持距離,但是當父母年老體衰,他們不得不重新回頭面對這段關係。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子女,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問題行為上,而忽略了彼此的互動關係,便很難走出困境。本書的功用之一,是讓你看到這令人痛苦的親子關係,可以透過應對心態及溝通模式的調整而獲得改善。也希望藉由此書,讓為人子女者,能更加理解父母難相處背後的掙扎與痛苦。
【六種老後難相處父母類型】
依賴型父母
・無法忍受獨處,希望兒女能時刻相伴、隨傳隨到
・緊緊依附兒女,凡事皆靠其打理
・要與子女分離時,立刻表現出身體不適或明顯不安
・無法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凡事都仰賴子女幫忙定奪
潑冷水型父母
・言語負面,滿腔怨言,覺得全天下人都對不起他
・對別人極度挑剔,自己卻承受不了別人的責難
・不講理,總要別人先讓步
・疑神疑鬼,充滿戒心,有時到了偏執的地步
自戀型父母
・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無法理解對別人造成的影響
・一下自認高人一等,一下又覺得矮人一截
・對他人的需求無感,卻自以為寬厚慷慨
・嫉妒別人的生活,見不得別人好
控制型父母
・利用內疚感等情緒勒索的手法操縱子女
・生活方式不容挑戰,無論是一般瑣事或重要的價值觀
・若子女的回應不如預期,馬上展開報復行動
・樂於激起子女的無助感,實際上是反映出自己內在的無力感
自毀型父母
・曾有酒精或藥物成癮、飲食失調等問題
・曾有自殺傾向,或威脅有此打算
・曾有某些強迫行為,像是賭博、不停清洗身體等
・不配合醫療,不遵守飲食限制或不肯服藥
恐懼型父母
・杞人憂天,容易恐慌,擔心個不停
・一天到晚覺得身體不適,也許是真的,也許是想像
・有許多莫名的恐懼,害怕人群、細菌等
・拒絕面對現實,不敢看醫生、害怕住進醫院就再也出不來
專家推薦
方孝鼎/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林依瑩/臺中市副市長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陳穎叡/臺北仁濟院社服室主任、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陳正芬/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
孫健忠/臺北大學和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教授
張美珠/財團法人臺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總幹事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
楊培珊/臺大社工系教授兼系主任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列)
「面對難搞的家人,再多的SOP都不一定有用。有時候,你的家人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解決。這本書則是替這份『理解』提供了一個起點。」——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和內在父母和解,從假性孤兒邁向情感獨立的大人》
獻給即使長大成人,卻仍被親情陰影綑綁的孩子
不再因為父母的缺失,懷疑自己不值得被愛
十個情緒不成熟父母的特徵
1. 在他們身邊,你總是覺得孤單
2. 與他們互動,感覺像是走在令人喪氣的單行道
3. 你覺得受到威脅卻無計可施
4. 他們第一,你是次要
5. 他們無法與你建立親密感或是交心
6. 他們不明說,而是藉著情緒感染來溝通
7. 他們從不尊重你的界線或個體性
8. 你獨自做出情緒努力,他們卻未必領情
9. 你喪失情感自主和精神自由
10. 他們很能掃興,甚至殘忍到病態
四種類型的情緒不成熟父母
1. 情緒型父母:受感覺主宰,只要事出意外、讓他們不快,便馬上激動反應。情緒極不穩定,一樁小事也宛如世界末日,端視對方有無滿足其需求而定。
2. 驅動型父母:超級目標導向,總是忙個不停,不斷聚焦於改進,一心改善每件事、每個人。經營家庭有如截止在即的工作專案,對孩子的情感需求無感。
3. 被動型父母:想當好人,讓配偶扮黑臉,表面上疼愛孩子,但缺乏深層同理心。他們屈從主導的另一半,對配偶虐待、冷落孩子視而不見、不敢作為。
4. 排斥型父母:對關係毫無興趣,逃避互動,無視家人的需要,只顧專心處理自己的事情。與孩子關係疏離,一不順心,可能大發脾氣,甚至不當管教。
情感獨立大人的十項認知
1. 你有設限的權利
2. 你有不受情感脅迫的權利
3. 你有情感自主和心智自由的權利
4. 你有選擇關係的權利
5. 你有清楚溝通的權利
6. 你有選擇什麼是對自己好的權利
7. 你有照自己方式生活的權利
8. 你有獲得平等地位與被尊重的權利
9. 你有以自己身心健康為重的權利
10. 你有愛護自己的權利
本書簡介
在情緒不成熟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有著揮之不去的孤寂感,不論再怎麼努力去溝通和建立連結,卻始終被當成空氣。長大成人後,這類子女往往容易被令人失望的伴侶和朋友所吸引──對方那以自我為主、難以在情感面深入連結的感覺,是如此熟悉。
身為情緒不成熟父母的子女,從小學會壓抑自己,因為出於本能的展現,很容易令父母勃然大怒。情緒不成熟父母的激烈反應,會造成小孩退縮、被動和順從,最終導致難以發展自己的個體性,也很難信任他人。長此以往,他們終究會被道德責任、內疚感、羞恥感、在家裡的角色壓得喘不過氣。
本書指出了家長的情緒不成熟,如何對下一代產生深遠的影響,除非你能意識到父母的缺失──不成熟的或許不是你,而是你的父母,否則只會一直錯誤地責怪自己,或是始終期待著永遠不可能出現的改變。透過此書,你將獲得療癒自己的方法,也能對父母產生最大的理解。
書中的各種實用練習,可以增強你的自我覺察,幫助探索你與包括父母在內的所有情緒不成熟之人的互動模式,進而解除舊有模式,讓你從情緒不成熟的課題和痛苦迴圈中,重獲自由與新生,重建自己的情緒自主權。
專家推薦
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邱淑惠|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律師娘(林靜如)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讚譽
「集四十年梳理疑難之經驗成此精彩鉅著,讓我們終於看到一本可讀性極高的參考書……此書絕對是嚐過父母情緒不成熟苦頭的人必讀經典。」──大衛・高登(David Gordon)博士,「夢工廠學院」(Dreamwork Institute)創辦人
「讓你得以擺脫束縛,把父母的問題留給他們自己──不再受他們想法、感受、行為所擺佈。」──潘蜜拉・布魯爾(Pamela Brewer),臨床社工師暨心理治療師
「《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令人讀來欲罷不能──生動探索失去自我,再重新尋獲之歷程。奠基於深厚的基礎研究,吉普森提出各項有別一般的實用建議,教我們走出讓我們失去『情緒自主』的家庭困境。」──琳・索爾(Lynn Zoll)教育博士,臨床心理學家
「實際準確地點出,情緒不成熟父母對你在情感、思維、舉止各方面造成的影響……一本寶貴指南,不僅就普羅大眾如此,對專家亦然!」──露薏絲・魯賓(Louise B. Lubin)博士,東維吉尼亞醫學院退休教授
「此書從頭到尾,將治療概念完美地演繹、應用到真實人生。」──葛瑞珍・勒費佛・華特森(Gretchen LeFever Watson)博士,羅斯大學醫學院教授
「作為資深臨床醫師,看盡早年成長背景對個案成年生活之影響,琳賽・吉普森對於情緒不成熟父母教養問題之獨到觀察,令我佩服。書中個案令人動容,每章提出的治療練習教人躍躍欲試,擊破長久習性,建立真實的自我認知。」──凱瑟琳・哈曼(Kathrin Hartmann)博士,東維吉尼亞醫學院教授
「對那成長於情緒不成熟父母身邊的人來說,此書不啻一項恩賜。吉普森完全理解,並能讓你感到可能從未由父母身上得到的肯定同情。」──凱西・李阮(Kathy Nguyen Li),華府「哲人諮商」(Sage Counseling, PLLC)創辦人
「以獨特視角探索情緒不成熟父母的內在心智如何運作……此書是罕見珍寶!凡有意探向內心火苗不斷蛻變者,我要熱烈推薦!」──金・佛斯(Kim Forbes),「止水心理諮商」(Still Point Psychotherapy)創辦人
目錄《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二版):如何設定界線、自我修復,終止控制的世代循環?》
自我檢測表:你是否來自控制型家庭?
楔子:為自己的童年找出意義
序章:你是否在不健康的控制下成長?
第一部 指出問題:八種控制型父母
第一章 健康型教養與控制型教養
第二章 緊盯型父母:無孔不入的監控
第三章 剝奪型父母:玩弄把愛沒收的把戲
第四章 完美型父母:只有最好才夠好
第五章 教條型父母:宗教狂熱式的服從
第六章 混亂型父母:忽遠忽近的極端情緒
第七章 利用型父母:無可救藥的自戀傾向
第八章 虐待型父母:以摧毀孩子意志為樂
第九章 幼稚型父母:因為無能而犧牲孩子
第二部 了解問題:為何父母要控制?
第十章 如何控制:十二種操控手段
第十一章 內在父母的制約成形
第十二章 成年後的心靈創傷
第十三章 擺脫五種扭曲觀點
第十四章 為什麼父母這樣對待我?
第十五章 控制型父母的內在恐懼
第三部 解決問題:自我修復三步驟
[步驟1] 在情感上離家獨立
第十六章 脫離不健康家庭的羈絆
[步驟2] 設定界線,重建與父母的關係
第十七章 如何設下健康的界線?
第十八章 可以和父母把話說開嗎?
第十九章 我該原諒父母嗎?
第二十章 我該重新接納父母嗎?
第二十一章 我該斷絕與父母聯繫嗎?
第二十二章 成年後難解的家庭問題
[步驟3] 重新定義你的人生
第二十三章 自我修復的九種途徑
第二十四章 終結控制的循環,活出人生的新意
【22個自我修復的練習】
練習1:了解過度控制和「內在父母」傳達的訊息
練習2:回到最初,重新與父母訂下約定
練習3:從現在起,讓自己過得比父母好
練習4:了解父母的過去
練習5:探究人為什麼要控制別人
練習6:觀察父母對你的控制
練習7:宣示你擁有獨立自主的情感
練習8:為自己在情感上離家獨立做好準備
練習9:六種象徵性把話說開的方式
練習10:重新接納父母的兩個方法
練習11:在心裡向父母告別
練習12:把你想在父母喪禮上說的話寫下來或說出來
練習13:為家庭節日創作一張賀卡
練習14:讓自己持續成長並追求熱情的六個方法
練習15:為渺小無力的自己發聲的七個方法
練習16:與情緒共處的四個應對之道
練習17:保有自我並維繫圓滿人際關係的九個訣竅
練習18:衝破固有思考習慣的四個方法
練習19:探索自己其他面貌的七個方法
練習20:專注於當下的四個方法
練習21:善待身體的四種方法
練習22:強化自我信任的六種方法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二版):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而不再彼此傷害?》
評量表:父母的難相處程度有多高?
前言: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的相處
第1章 依賴型父母
你不是唯一和父母相處時深感絕望的人
對父母的要求設定界限
改變回應父母的方式
為自己爭取喘息的空間
慣性依賴與父母早年的經歷有關
依賴也可能晚年才出現
引發晚年依賴的原因
創造你和父母的雙贏
第2章 潑冷水型父母(上)
當父母只願意愛自己理想中的子女時
同理父母的處境
如何替難纏的父母找到合適的看護
第3章 潑冷水型父母(下)
別強迫父母遷就你
與父母相處的品質,在精不在多
評估風險程度,為父母作最好的安排
當你束手無策時,請第三方協助
為何老人家抗拒改變?
面對什麼都不滿意的父母,先別急著動怒
面對處處疑心的父母,先別急著說理
父母性格大變,背後必有原因
父母的內心承受著孤寂
第4章 自戀型父母
自戀者的典型舉止
避免自戀型父母對你需索無度
如何適當地婉拒想來同住的父母
降低對自我中心父母的期待
父母渴望得到關注乃是出於恐懼
不必逃跑,也毋需放棄
第5章 控制型父母
成年子女不再被父母控制的方法
讓父母覺得自己依然有價值
挑剔背後的控制欲
回應控制狂的四個妙招
操控是掩飾內心不安的障眼法
用乞憐擺佈子女
成年子女應重拾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
讓自己脫離受害者的角色
若父母有自省能力,不妨試著跟他們講理
第6章 自毀型父母
透過寫信,幫助父母重新振作的技巧
尋求專家的介入
足以摧毀老年人生命的慢性自殺
善用醫療資源,陪伴父母擊退憂鬱心魔
別獨自承擔,你也需要別人的幫忙
第7章 恐懼型父母
家有終日惶惶不安的母親
放下對抗,了解父母的恐懼所為何來
精神科醫師的評估和治療
認可並正視父母的痛苦
早年的創傷易成為恐懼之源
父母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受害者
成年子女毋需背負對父母的愧疚感
第8章 陪父母面對老年課題:失落、哀痛和悼念
以正面的態度接受失落
晚年所面臨的失落
一位不知如何發洩哀痛的老太太
引導父母找到情緒的出口
若父母無法停止悲傷
當父母以替代品來逃避悲傷
創傷後遺症對老年的影響
你做不到的,專業治療可以幫忙
讓父母在晚年有機會與過去和解
第9章 陪自己優雅快樂地變老
意識到自己步上母親後塵的女兒
轉變態度,抽離父母的制約
父母很難改變,但你可以選擇和他們不同的路
當令你受盡煎熬的父母告別人世
照顧好未來的自己
附錄:人格障礙簡介
人格障礙的類型
分離理論
虐待理論
《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和內在父母和解,從假性孤兒邁向情感獨立的大人》
前言:情緒不成熟的或許不是你,而是你的父母
第一部 你經歷並承受了什麼:何謂情緒不成熟父母?
第1章 認識情緒不成熟父母:他們為何這樣對你?
探索前的準備
[練習1]你想從此書中獲得什麼
情緒不成熟之人慣用的十種互動模式
情緒不成熟關係運作機制
承擔父母不成熟的情緒對你造成的影響
情緒不成熟父母自身的問題
第2章 情緒不成熟父母的策略:他們如何操控你?
情緒不成熟父母的四種類型
他們的人格特質和展現不成熟情緒的方式
他們透過情感脅迫和情緒接管來掌控你
[練習2]拯救羞恥卑微的自我
[練習3]揭開你遭受的情感脅迫經歷
第3章 靠近情緒不成熟父母:為何你走不進他們的內心?
你渴求從情緒不成熟父母身上得到什麼
[練習4]回憶你跟父母深層對話的情況
情緒不成熟父母如何阻斷親子間的連結
你可以選擇不重蹈父母的覆轍
父母這麼傷人,為何你就是無法放棄他們
[練習5]因為情緒不成熟父母,你失去了什麼
父母是不能還是無意為你做出改變
面對父母不可能改變的事實
修正不實的期待,轉而關愛自己
提高你對其他人際關係的期望值
[練習6]尋求你想要的情感滿足
第4章 如何避免情緒被接管:認識他人的扭曲,別跟自己斷了線
面對情緒接管的脅迫時,要站穩立場
對誇大的情緒需求提出質疑
你沒有義務承擔別人的問題
[練習7]從情緒接管中脫身
[練習8]設下你能幫忙的尺度
讓你不得不屈服的棘手狀況
為何你會成為情緒接管的受害者
為什麼你一句反駁的話都說不出
第5章 得回掌控權:設下界限,跟情緒脅迫說「不」的技巧
使用技巧前的提醒
應付情緒不成熟父母的五個有效技巧
第6章 找回遭父母敵視的感受和情緒:該是捍衛自我權利的時候了
尊重自己的內在體驗
情緒不成熟之人如何看待你的內在感受
情緒不成熟之人為何敵視你的內心世界
你如何內化了父母對你的貶低
透過十種回應,捍衛你的情緒自主
第二部 解除舊有模式:讓情緒重獲自由,開心做自己
第7章 呵護你與自我的關係:信賴內心感受的指引
輕忽內心感受所造成的影響
內心世界是真實不虛的存在
定義你的內在自我
你如何透過內在自我的指引受益
[練習9]回想你得到內在自我指引的經歷
與自己建立更好關係的五個途徑
[練習10]讓自我批判現身
珍惜內在體驗,重視自我呵護
[練習11]你有多重視自己的內在感受?
[練習12]安撫你的內在小孩
第8章 淨化心靈的藝術:為自由思考騰出空間
羞愧和內疚會扼殺自由思考
在情緒不成熟父母眼中,自由思考等於不忠
情緒不成熟父母企圖掌控你的思想
[練習13]心靈受限是什麼感覺?
不需為了迎合父母而隱藏你的心思意念
把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批評分開
清除內心焦慮和憂心的雜音
透過自我對話讓心變得清明
刻意練習讓自己快樂
第9章 更新自我概念:修正童年扭曲的設定,增強成年後的自信
情緒不成熟父母無法為你建立的自我概念
[練習14]檢視童年時是否建立足夠的自我概念
保護好成年後你為自己建立的自我認知
更新自我概念的五個方法
[練習15]你對自己的評價
[練習16]釐清你對人生的態度和信念
[練習17]以詞彙描述自己
刪去你對自己的錯誤認識
[練習18]減輕羞恥感帶來的傷害
第10章 終於,你能擁有夢寐以求的關係:別貪多,一次只專注一種互動
你還想跟情緒不成熟之人維持以前的互動模式嗎?
[練習19]重新評估你與情緒不成熟之人的關係
重新平衡彼此關係的兩個思維
保持自我連結,重獲情緒自主
與父母相處時能自在做自己的方式
成熟溝通,坦誠相處
接受現實,繼續向前
後記:給情緒不成熟父母之成年子女的權利法案
书名简译:【与父母自在相处疗愈系列套书】(三册):《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二版)》、《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二版)》、《如果父母情绪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