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阿德勒解析受溺愛兒童的生命風格:成年後與精神官能症、夢境、犯罪與愛情的關係

原始價格:US$48.96。目前價格:US$44.06。

【作者: 亨利.史丹博士】
【譯者: 何雪菁】
【出版社: 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 2023-04-27】
【分類: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9687022】

貨號: 9786269687022 分類:

Description

阿德勒解析受溺愛兒童的生命風格:成年後與精神官能症、夢境、犯罪與愛情的關係

  阿德勒認為,人從兒時開始,終其一生,其面對現實困境所採取的姿態是積極面對抑或消極以待,是主動或被動,行動力高或低……即構成了他的「生命風格」。我們或許可以用「人格特質」一詞來加以了解,然而對個體心理學來說,生命風格不只是人格特質而已,還包括了個體在生命旅程上所有的思想抉擇與情緒表現,其表面行為與潛意識下未能說出的意圖等,都是生命風格的一部分表現。若用「生命藍圖」來加以理解,也不失為一種角度。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生命風格,千萬不可擅自加以分門別類,但若稍以類型作為概念性的工具,在不一概而論的前提下這樣的類型能協助我們對於個體的相似性有更多了解。

  個體的生命風格既不是天生生理性決定的,也不單是後天客觀環境造成的。個體本身對於自己、對外在他人,以及他解讀外在他人與他的關係,才是形成他生命風格的影響因子。家庭的完整與否,並不構成孩子長大後獲得完整身心與否的關鍵。健康的心理也完全可以育於不完整的原生家庭,只要他能夠克服不完整帶來的困境,勇敢面對生活。換言之,支離的家庭,未必造成破碎的心境。一切端看個體如何主觀詮釋而定。–引自張老師月刊544期<戲劇裡的阿德勒>專欄by 李家雯–

專文推薦

  趙元芝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4屆理事長、臺中市立清水國中教師
  李家雯    臺灣大學心輔中心兼任心理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創會理事、芝加哥阿德勒大學碩士
  駱怡如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第3屆理事長、忠義國小輔導主任、臺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目錄推薦序  受溺愛孩童是一種後天缺陷        趙元芝
推薦序  兒時經驗是奠定未來生活性格的基礎 李家雯
推薦序  解析錯誤的生命風格: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駱怡如
英文版編輯序(2005年版)      
第一章 精神官能症性格     
第二章 兒童的症狀選擇     
第三章 個體心理學與精神分析 
第四章 強迫型精神官能症 
第五章 被溺愛的兒童 
第六章 恐懼女性 
第七章 藥物濫用與酒癮     
第八章 一體性:自我一致的人格     
第九章 個體心理學的架構與方法     
第十章 個體心理學與教育 
第十一章 治療的技巧 
第十二章 追求優越感與社會情懷的起源
第十三章 身體與心理 
第十四章 心理活動的結構 
第十五章 心身困擾     
第十六章 群眾心理學 
第十七章 個體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第十八章 何為精神官能症?     
第十九章 犯罪的心理結構與預防     
第二十章 精神官能症的預防     
第二十一章 夢境解析 
第二十二章 精神官能症患者的世界圖像 
第二十三章 兒童如何選擇症狀 
第二十四章 愛情是近代的發明 
第二十五章 家庭星座如何影響生命風格 
第二十六章 早年回憶的意義     
第二十七章 人類的進步     
第二十八章 我為何選擇成為醫生     
附錄        古典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原則
书名简译:阿德勒解析受溺爱儿童的生命风格:成年后与精神官能症、梦境、犯罪与爱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