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不生不滅:破碎的孤獨,比昂(Bion)苦苦尋找著心經的心聲?
◎將對內在心靈的理解,與戲劇文本、經典著作連結,突破框架的思考。
◎貝克特的獨白,其實是人世間的相同經驗,內心深處的聲音?比昂的回應方式,有些像是禪宗老和尚回答小沙彌的問題?
◎在台灣根深蒂固的《心經》,是如何吸引精神分析這些外來的語彙?
將貝克特(Samuel Beckett)、比昂(Wilfred Ruprecht Bion)、《心經》,
三者的臨床討論會會後記錄,放一起談,
最終的目的是借由三種乍看不同的領域,
拼在一起交流是否會有什麼有意義的想法會跑出來?
那對寫者個人是項成就,然後再經由一天的集體討論和交流,
也許再有新的觀點浮現。
我們是以更著重這些交流,所引發的新意做為目標,
而不全然是為了回憶,但是我們也會把我們的文字,
整合成一本書做為未來的回憶。
推薦語
不止歇地繼續思考/李玉婷
本次在蔡榮裕醫師的帶領下,能將對內在心靈的理解,進一步地與戲劇文本、經典著作連結,突破框架的思考令人讚嘆,同時也望塵莫及。在實務工作的現場,精神分析是最能幫助我貼近個案的思考方式,對我來說,這仍舊是一門需要投入許多時間與心力學習的學問,沒想到還在學習路上的自己,能有機會參與這樣的討論小組,對此我感到萬分榮幸,同時,也有些誠惶誠恐,願自己當前的所思所想,能對各位讀者有些許貢獻,也敦促自己能不止歇地繼續思考。
目錄序 不止歇地繼續思考
前言
《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記憶、時間、情愛和心靈/邱錦榮
◎第一堂
不生不滅:在那聲音中,卻無法辨認出那就是他自己/王明智
與談人:丁耕原
◎第二堂
不垢不淨:文字和錄音只能幫助回憶,卻不是記憶本身/郭淑惠
與談人:葉安華
◎第三堂
不增不減:時間、記憶、回憶,以及深層孤獨裡的幽默/陳建佑
與談人:吳立妍
◎第四堂
無受想行識:年華老去,依然用心自己,希望體面過每一天/王盈彬
與談人:廖偉翔
《不是我》:非我,唯我而已/邱錦榮
◎第五堂
無眼耳鼻舌身意:不是我,嘴巴屬於老早就擦擦屁股走人的父親/黃守宏
與談人:李玉婷
◎第六堂
無苦集滅道:不是我,嘴巴屬於嬰孩時唯一的那次哭泣/劉玉文
與談人:邱高惠美
◎第七堂
無智亦無得:不是我,嘴巴屬於生命中所有日子的啞口無言/劉又銘
與談人:彭惠怡
◎第八堂
究竟涅槃:不是我,嘴巴屬於臉埋在野草中除了雲雀什麼都沒有/蔡榮裕
與談人:尤韻涵
附錄一
附錄二
书名简译:不生不灭:破碎的孤独,比昂(Bion)苦苦寻找着心经的心声?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