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圖解輔導原理與實務
★本書在使讀者了解諮商理倫理、理論與基本諮商技巧,除了將諮商理論做不取向的詳實整理外,還針對諮商師的準備與基本諮商技術做介紹。
★本書將每一個單元分為兩頁,一頁文一頁圖,左右兩頁互為參照、互補,增進讀者理解與閱讀效率。
諮商理論與技術是諮商師訓練的入門,主要是介紹諮商基本的理論流派以及諮商師必須知道的倫理議題,對於助人專業者的基本功是重要地基。
本書介紹諮商師的準備、諮商理論的幾個不同取向(動力取向、體驗與關係取向、行為取向、認知行為取向、後現代取向、與生態脈絡取向)、以及基本諮商技巧。適合諮商、社會工作等相關助人科系學生閱讀。
序
第1章 輔導原理簡介
為什麼需要輔導原理與實務的知能1-1
輔導的定義1-2
輔導專業的團隊1-3
第2章 學校輔導工作
學校輔導工作現況2-1
學校輔導工作編制2-2
輔導生態圈理念2-3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一)2-4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二)2-5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三)2-6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四)2-7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五)2-8
學校輔導工作目標與內容(六)2-9
各層級學校的輔導工作重點 2-10
第3章 輔導教師的準備
輔導教師的準備3-1
專業團隊的縱貫聯繫與合作3-2
適當的危機敏感度與警覺性3-3
自殺警訊3-4
兒童青少年受暴徵象(一)3-5
兒童青少年受暴徵象(二)3-6
第4章 輔導教師與專業倫理
為何需要專業倫理4-1
當事人的權利與諮商師的權利(一)4-2
當事人的權利與諮商師的權利(二)4-3
當事人的權利與諮商師的權利(三)4-4
當事人的權利與諮商師的權利(四)4-5
保密在倫理與法律上的意義4-6
界限與多重關係4-7
越界與跨界4-8
專業能力與訓練4-9
督導與諮詢 4-10
理論、執業與研究 4-11
配偶或家族諮商注意事項 4-12
價值觀與性別敏感度 4-13
團體諮商注意事項 4-14
社區工作注意事項 4-15
線上諮商的倫理議題 4-16
輔導教師可能會遭遇的倫理議題 4-17
多元文化知能 4-18
如何做好最佳的倫理判斷與行動 4-19
第5章 輔導教師的自我覺察
自我知識5-1
諮商師的價值觀5-2
覺察是經過刻意訓練5-3
危機處理與敏感度5-4
第6章 輔導教師提供的服務
學校輔導工作6-1
間接服務項目6-2
輔導教師服務學生方式6-3
諮詢6-4
班級輔導6-5
團體諮商6-6
團體進行注意事項(一)6-7
團體進行注意事項(二)6-8
第7章 諮商理論與取向
人本取向(一)7-1
人本取向(二)7-2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派(一)7-3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派(二)7-4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派(三)7-5
完形學派(一)7-6
完形學派(二)7-7
完形學派(三)7-8
存在主義學派(一)7-9
存在主義學派(二) 7-10
心理動力取向(一) 7-11
心理動力取向(二) 7-12
心理動力取向(三) 7-13
客體關係學派 7-14
認知行為取向(一) 7-15
認知行為取向(二) 7-16
多元治療模式 7-17
認知治療(一) 7-18
認知治療(二) 7-19
認知治療(三) 7-20
溝通交流分析理論(一) 7-21
溝通交流分析理論(二) 7-22
溝通交流分析理論(三) 7-23
現實治療(一) 7-24
現實治療(二) 7-25
後現代取向 7-26
敘事治療(一) 7-27
敘事治療(二) 7-28
家庭(族)治療(一) 7-29
家庭(族)治療(二) 7-30
家庭(族)治療(三) 7-31
家庭(族)治療(四) 7-32
第8章 諮商技巧入門
個案概念化8-1
諮商室的布置與物理環境8-2
傾聽(一)8-3
傾聽(二)8-4
怎麼問問題(一)8-5
怎麼問問題(二)8-6
第9章 適合兒童與青少年階段的諮商理論與其應用
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學派(一)9-1
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學派(二)9-2
焦點解決取向9-3
認知行為治療(一)9-4
認知行為治療(二)9-5
現實治療9-6
家族治療取向(一)9-7
家族治療取向(二)9-8
第10章 兒童與青少年諮商注意事項
現代孩子面臨的挑戰10-1
了解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特色與任務10-2
兒童階段最常出現的關切議題10-3
與兒童建立關係的方式10-4
資料蒐集方式10-5
兒童團體諮商10-6
青少年諮商注意事項(一)10-7
青少年諮商注意事項(二)10-8
青少年諮商注意事項(三)10-9
青少年團體諮商 10-10
參考書目
书名简译 : 图解辅导原理与实务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