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

拒絕當「乖孩子」的勇氣:克服罪惡感,擺脫父母的干涉、束縛與攻擊

Original price was: US$18.90.Current price is: US$16.80.

  • 作者:石原加受子
  • 譯者:黃筱涵
  • 出版社:世茂
  • 出版日期:2019/09/04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ISBN:9789578799882
SKU: 9789578799882 Category:

Description

拒絕當「乖孩子」的勇氣:克服罪惡感,擺脫父母的干涉、束縛與攻擊

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其實都源自於親子關係。
正確理解親子問題的全貌,
放下對母愛的執著,邁向修復與和解。

  ◎日本人氣諮商心理師,累積著作超過120萬冊。
  ◎內容精準,條理分明,分析具體案例,探討遇到同樣狀況的應對方式。

  【聽話的孩子傷更重】
  「你要乖,媽媽才會喜歡你。」
  從小,我們被教導要「乖巧」、「聽話」,
  而一味討好父母、希望達標父母的期望,
  父母以愛之名的控制,反而使親子之間傷痕累累。

  「我沒有聽媽媽的話,讓媽媽生氣,我真是不孝…」
  「媽媽擅自幫我買東西,雖然我根本不需要,但她也是一片好心…」
  「媽媽這麼辛苦,我必須跟她站在同一陣線…」

  如果你在親子關係中感到窒息,但又為此充滿罪惡感,
  請察覺「這不是你的錯」;
  如果你責怪父母,請理解父母身處的社會環境與教育環境,
  萌生同理心,察覺到「錯的不是只有父母」。
  不是原諒,而是與自己和解。

  【解放辛苦的親子關係,恢復生命的彈性】
  本書將進一步挖掘,感受到親子關係痛苦時,心理的運作機制,並著眼於關係結構,解析親子的言行模式與社會背景。
  此外也會介紹溝通方式等具體的方法,幫助各位從這段苦悶的關係中解脫。

  案例──母親擅自幫女兒買東西,並以施恩的姿態索要回報……
  母親:「我都幫你買東西了,你連聲謝謝也不會說!」
  女兒:「…………(不耐煩)」

  母親覺得自己是在「幫女兒做事」,但女兒卻沒表現母親期待的反應,母親心裡不平衡,而出言攻擊女兒。

  女兒平常就對母親這種單方面「幫你做」的態度感到不耐煩,因此敷衍母親,造成爭吵,兩人爭吵過後,又陷入自責當中。遇到這種情況,女兒可以先好好道謝,再表明自己的想法。
  ↓↓↓
  女兒:「謝謝你幫我,但是我也得慢慢學著獨立了,今後我自己的事情想要自己處理。我有需要幫忙的話,會主動告訴妳的。」

  案例──應父母要求回老家幫忙,在餐桌上……
  母親:「回家也不知道幫我,你都站在你爸那邊!不懂我的辛苦!不然我們換啊,我享受悠閒的生活、你留在家照顧你爸!」
  女兒:「可不可以不要再唸了,煩死了!」

  女兒認為自己「應該」回家幫忙、「應該」全家一起吃飯,所以一味忍耐,但卻又忍不住用言語攻擊母親,使爭端加劇。將自己的情緒放到第一位,勇敢「拒絕」,便能夠避免爭端。
  ↓↓↓
  母親:「你這禮拜回家幫忙。」
  女兒:「每次回家母親都會說的很難聽,我覺得很痛苦,所以我決定這次不回家了。」

 第1章 親子關係痛苦的根源
所有問題的根源都來自親子關係
言行模式是造成痛苦的元凶
何謂親子間的「關係成癮」
人生「以他人為中心」的母親
父母無法接受孩子的理由

第2章 父母傷害孩子的真正理由
父母做不到正向的「溝通」
「至少要讓我的孩子自由」思想的陷阱
親子間莫名的競爭
孩子的被害者意識
真的是父母的錯嗎?

第3章 拒絕當「乖孩子」的勇氣
認同「父母也有悲慘的自由」
自己的欲望比父母正確的道理更重要
做出「理解對方心情的表現」
希望各位母親能夠留意的事情
建立隨時能商量事情的「羈絆」而非「斷絕關係」

第4章 發現自己的「言行模式」
當母親提出無理要求
當煩躁的母親提出指示
在職場上請別人做事情時
理解原因就能獲得救贖

第5章 珍視自己更勝於父母的方法
看著自己而非對方
保持耐心,持續以自我為中心的說話方式
忍耐不能讓你變強
父母的埋怨是「同情的支配」
「痛苦的感覺」就是判斷基準

第6章 改變立場,心態也會跟著改變
掌握自己的言行模式
別再因他人言論過度反應
樣是「為了他人」,以自我為中心者與以他人為中心者的不同
放棄獲得回報
彼此都能夠認同的溝通方式

第7章 表現自我的練習
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捫心自問是「想做」還是「想施恩圖報」
自我肯定才能真正保護自己
將自己的心情化為言語,同時堅定意志
「自我表達」可培養自我肯定感
 

书名简译 : 拒绝当乖孩子的勇气:克服罪恶感,摆脱父母的干涉、束缚与攻击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拒絕當「乖孩子」的勇氣:克服罪惡感,擺脫父母的干涉、束縛與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