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分析心理學二論
Two Essays on Analytical Psychology
心靈與意識彼此的目標可能相左,
但只有意識持虛假態度時,
無意識才會顯現無情的敵意。
──榮格
意識與無意識間的張力,是人類的生命基調,也是心理分析工作的焦點。本書收錄的兩篇論文為榮格分析心理學指標之作,見證榮格學說之所以在眾心理學派獨樹一格的概念如集體無意識、人格面具、阿妮瑪/阿尼姆斯、個體化、自性等等之推敲歷程,榮格的後續作品,均立基於本書提出的概念範疇。
首篇論文〈論無意識心理學〉中,榮格在佛洛伊德的情慾理論與阿德勒的權力意志理論間發現矛盾,從而推演出內傾、外傾兩種心理氣質的中介調控,並提出分析集體無意識內容的方法。在〈意識自我與無意識之間的關係〉中,榮格描繪了意識自我(ego)在面對外在社會(以人格面具為中介)和內在集體無意識(以阿妮瑪/阿尼姆斯為中介)時會面臨的難題與危機,並指出心靈的發展方向,是卸除集體加諸的種種,讓自性浮出,其歷程即是個體化。
目錄|系列總序|走向心理分析的源頭.王浩威
|推 薦 序|榮格心理學的里程碑之作.王浩威
|譯後短記|漫漫翻譯長路:一段記憶.魏宏晉
編輯按語
|Essay 1| 論無意識心理學
前言
I. 精神分析
II. 情慾理論
III. 另一個觀點:權力意圖
IV. 心理態度類型的問題
V. 個人與集體(或超個人)無意識
VI. 合成或建構方法
VII. 集體無意識的原型
VIII. 無意識治療法概述
結語
|Essay 2| 意識自我與無意識之間的關係
前言
【第一部分】無意識對意識的影響
I. 個人的與集體的無意識
II. 無意識同化作用所造成的現象
III. 作為集體心靈的一部分的人格面具
IV. 個體性掙脫集體心靈的失敗嘗試
【第二部分】個體化
I. 無意識的運作
II. 阿妮瑪及阿尼姆斯
III. 區分意識自我和無意識人物的技術
IV. 神力人格
|附 錄|
【第一部分】心理學的新途徑
【第二部分】無意識的結構
I. 個人的與非個人的無意識之間的差別
II. 因無意識同化作用所導致的現象
III. 作為集體心靈一部分的人格面具
V. 治療集體認同的基本原則
【補遺】
VI. 摘要
參考書目
譯詞對照
书名简译:分析心理学二论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