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社交天性:人類行為的起點──為什麼大腦天生愛社交?
為什麼我們能輕易讀懂他人的行為與情緒?
人又為何會感到孤獨、需要愛與支持、融入社會……?
社會認知神經科學領域創始人馬修.利伯曼
輝煌而美麗、最具先見之明的科學探索!
◎ 臉書、IG、LINE滑不停,為什麼我們總是渴望與他人互動?
◎ 為什麼有些人天生是社交高手,有些人卻總是無法與人順利溝通?
◎ 心痛與被霸凌的社交痛苦,更甚於生理疼痛的威脅?
◎ 社會連結如何像真正的金錢,對你的財富產生影響?
◎ 比加薪更能激勵員工的方法是什麼?
◎ 社交暗示的影響力有多大?一場辯論會的觀眾笑聲,扭轉了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 如何解讀他人的心思和行為、與他人合作,我們到底怎麼辦到的?
你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
都深受社交天性影響!
沒有社交天性,人類世界將就此停轉。
著名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結合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人類行為,探索大腦對於人際社會如何反應,有了驚人發現──「比起金錢與其他外在獎勵,我們天生更渴望與他人連結,且終生受此動機驅動。」
他將在本書告訴你,如果我們能更具社會性,對社會腦有更多了解,以此為基準,稍稍調整制度與自己的目標,生活將更聰明、更快樂,也更有生產力。《社交天性》依序詳述社會腦的三大適應,了解這些心理機制如何驅動我們的行為、理解他人的思想,對於改善個人與團體生活至關重要。本書將闡明社交天性的神經機制,以及如果對社交天性有更精準的理解,將能大大改善你的生活與社交幸福感!
【我們天生愛社交】
是大腦設計的特點,是我們得以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物種的核心。
在十歲之前,大腦就已投入超過10000個小時,
隨時準備讓我們成為人際互動的社交專家。
▲社交天性適應之一:連結
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會感到孤獨、痛苦?需要獲得情感支持?
連結──是我們渴求人際社交的欲望,感受痛苦與快樂的能力。這是社交天性三大適應的基礎。當社交連結有所威脅時,大腦會感受到與生理疼痛一樣的痛苦。因此我們難以忍受與摯愛之人分離、遭受同儕排擠、不被他人認同,處於社會痛苦時,甚至無法思考其他事。這並非偶然。而是為了讓人類終生受社會連結的本能所驅動,引導我們與社會建立更緊密地連結,確保生存。
。心痛的感覺比想像更真實
。人類天生是超級合作者
。大腦對他人的幸福感覺靈敏
。助人的社會獎賞所帶來的愉悅,甚至大於自私自利的歡喜
▲社交天性適應之二:心智解讀
試試看,過一天完全無法理解他人心思與情緒的日子。你辦得到嗎?
心智解讀──使我們能理解他人的行動與思想,有同理心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為了加強保持聯繫與策略性互動的能力、我們建立團體,執行各種構想,並預測身邊人的需求和渴望,讓團體能順暢運作、與身邊的人建立親密連結。心智化系統的運作超乎我們所知。
。日常讀心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只有人類活在「有意義」的世界
。鏡像神經元──模仿,是人類文明的巨大推手
。同理心──為什麼我感受得到別人的痛苦?
▲社交天性適應之三:和諧
你確實擁有獨一無二的「自我意識」嗎?
和諧──是不斷了解自我、調整自我、讓自我更快地融入這個社會,並與整個社會的信念與價值觀盡量達成一致,確保我們被社會接受。和諧,能讓團體信念及價值影響我們的神經適應,把我們推向更接近相互依賴的社會生活。事實是,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獨一無二。
。我們天生容易受他人影響
。無形的心智圓形監獄,使我們願意乖乖照規矩行事。
。理想的自我目標到底是什麼?這一切有利於誰?──社會(確保多數人的和諧)
在探討過這些神經網路如何形成社會心智後,利伯曼將轉向科學發現最關切的重要問題:那又如何?我們如何利用自己所學,以有意義的方式改善世界?如何在企業、學校教育、個人生活落實社交腦的知識,為你的生活帶來最大的快樂與幸福?他將告訴你,展望社交天性的未來,猶如科幻電影般的令人振奮!
各界好評推薦
亞馬遜網站讀者5顆星一致好評:「任何對大腦、心理學、社會互動感興趣的人,都會愛上這本書!」
「這是我一直在等待的一本書,一個輝煌而美麗的探索──我們如何與他人連結、以及為什麼相互連結。社會認知神經領域最有先見之明的先驅之一。」──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
「關於人類的大腦與驅動行為的運作模式,這是我讀過最具說服力和吸引力的書籍之一,它確實改變了我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大衛.洛克(David Rock)神經領導力研究院院長
「我們是強烈的社會性物種。大家都知道這個基本的事實。而基於這項事實,馬修.利伯曼挖掘了一系列非常出人意料的科學發現,值得真正用來改善我們的生活。」──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影響力》(Influence)
「以令人信服的嶄新證據表明,除了金錢或其他外在激勵之外,大腦能通過與他人建立連結,而獲得巨大的回報。」──Booklist網站
「社會神經科學的先驅馬修.利伯曼,解釋了為什麼公平性的感覺像巧克力,為什麼心痛可能比頭痛更難受。並告訴我們如何利用這些社會腦知識,改善我們在家庭,學校教育,和職場的生活。」──沃頓商學院教授 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 《給予》(Give and Take)
「 一本媲美丹.布朗小說的精采著作,充滿令人驚喜的曲折和洞見,」──凱文.奧克斯納(Kevin Ochsner)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一本確實將社會融入社會神經科學的書籍!更重要的是,外行人和科學家都能愉快地閱讀。」──羅賓.鄧巴(Robin Dunbar)牛津大學人類學教授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仔細闡明了我們的大腦如何連結,以及為何連結。並進一步說明,這樣的大腦設計如何影響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為,並確立了其重要性。」──棉花糖實驗之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忍耐力》(The Marshmallow Test)
「生動的故事和尖端的神經科學匯集在一起,來解釋我們如何真正的聯繫。利伯曼行文流暢,他的想法很吸引人,對於任何關心人類狀況、以科學探討人類存在的人,這本書一定會帶來驚人的樂趣。」──蘇珊.菲斯克(Susan Fiske)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人類具有強烈的社會性,針對這個主題,《社交天性》是一本絕佳且令人信服的作品。社會腦領域最重要的權威之一馬修.利伯曼的著作,涵蓋了多個研究領域,包括從靈長類動物研究社會團體,人類浪漫的愛情,和擁有友誼的心理,以及同情心和利他原則的大腦基礎。這本迷人的書將吸引非常廣泛的讀者,無論是一般讀者、學生,或是認知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的學術圈。」──莎拉.克莫爾(Sarah-Jayne Blakemore)倫敦大學學院教授
序言 社交天性──重新認識自我與這個世界
PART 1 我們天生愛社交
第1章 我們是誰?
一群人的笑聲,扭轉了總統大選的結果
大腦的社交神經網路
響應社交天性──更聰明、更快樂,也更有生產力
走進腦科學的美麗境界
第2章 大腦的熱情
大腦無所事事的時候
太酷了!「什麼都不做」的預設網路
大腦投入一萬個小時成為社交專家
95%的人有朋友,是偶然嗎?
人類的腦化程度是動物界的重量級冠軍
大腦超大的能量消耗
社會腦假設,更大的腦有利於生存
恰如其分的團體
PART 2 社交天性適應之一:連結
第3章 心痛比想像更真實
帶著大腦袋出生
翻轉馬斯洛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痛苦?
尋找社會痛苦的基礎
小猴子愛鐵絲媽媽,還是布媽媽?
痛苦不適感的起源
前扣帶皮質與依附行為
虛擬擲球──終於「看見」社會痛苦了!
背側前扣帶皮質究竟有何用處?
大腦的警報系統:認知與情緒
難過就吃兩片阿斯匹靈吧
霸凌與社會排斥
第4章 公平的滋味就像巧克力
此刻,你們真的喜歡我
五花八門的獎賞
人類是超級合作者
自私自利才是理性的?
利他行為的溫暖光輝
社會獎賞為何令人滿意?
我們為什麼不知道?
終生的痛苦與快樂
PART 3 社交天性適應之二:心智解讀
第5章 心靈魔術的祕密
日常讀心術
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一般智力系統
社會智力系統
預設心智化,大腦最常做的事
輸贏都在社會性思考
資訊DJ,來點有趣的東西吧!
熟練未必能生巧
心智化的奇蹟
第6章 魔鏡啊,魔鏡!神奇的心智旅程
有樣學樣的猴子
模仿是人類文明的巨大推手
神奇的讀心裝置
鏡子的裂痕
你的意圖是什麼?
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
只有我們活在「有意義」的世界
第7章 感同身受,同理心的高峰與低谷
我感受得到你的痛苦
我想當個好人:促成照護與利他行為
無私無懼,無比快樂的關鍵節點
社會邊緣人
自閉症與心智理論缺失
何者為因,何者為果?
破鏡假說
強烈世界假說,當一切感受超越極限……
社會心智的完美風暴
PART 4 社交天性適應之三:和諧
第8章 暗渡陳倉的自我
鏡子裡的我
神經二元論,相互分離的心靈與身體
只有人類擁有「自我」嗎?
你的自我不是你的自我
從你的眼中觀看
我們天生容易受他人影響
大腦能預測廣告的成功率
我們最終擁抱的自我認同
第9章 包羅萬象的自我控制
再忍耐一下!棉花糖實驗
美好人生的關鍵
大腦的煞車系統
總之,保持冷靜
情緒標籤化
如果你被外星人綁架……
努力自我控制,誰受益?
誰掌控了我們的自我控制?
心智的圓形監獄
自我的目標?
造就人類幸福的社會腦
PART 5 更聰明、更快樂、更有生產力的人生
第10章 帶著社會腦生活
快樂的代價
金錢帶來更好的生活?
逐漸消失的社交連結
為什麼社交圈愈來愈小?
從社區公寓創造社會聯繫
善用社交點心與替代品
第11章 打造無懈可擊的團隊與企業
除了加薪,還能如何激勵員工?
有機會「給予」的員工,愈投入工作
創造更好的主管
提升領導戰力的催化劑
這個領導特質讓團隊更強大
第12章 開發社會腦,高效提升學習動機
學生的歸屬感,重要嗎?
霸凌與課業表現的關聯
建立連結,就能提升學習成績?
教育是場戰役
心智化教室的優勢
文科學習法:大腦渴望故事
理科學習法:教學相長
幫助孩子認識社交天性
社會腦的練習課
結語 展望社交天性的未來,如科幻電影般的令人振奮
致謝
书名简译 : 社交天性:人类行为的起点──为什么大脑天生爱社交?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