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也許,在情緒勒索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人生,只要80分就夠了,即使寬鬆地活著,世界也不會責怪你。
「寬鬆」並不代表不認真或是馬馬虎虎,
而是更舒緩地去順應生活變動的幅度。
放下無謂的執念,歡迎人生的岔路,感受自己的前進,也接納自己的脆弱,
當心變得游刃有餘,才會看見更多契機、獲得新的自信。
◎你覺得自己只是想把事情做好,為什麼別人卻對你敬而遠之?
◎靠著「不服氣」,人生就會爭氣嗎?認真的人,就一定冷靜嗎?
◎這個世界真的有那麼期待你,少了你就會整個崩塌?
◎你有能夠以真面目坦誠相對的人嗎?
過度努力而身心俱疲的人,都有著完美主義的傾向,
他們的生存之道是一直線的,目標明確卻也很難變通、拐彎。
更棘手的是,他們多半不覺得自己追求完美,而是認為還不夠好,
所以會繼續鑽牛角尖,鞭策自己也要求別人,結果越活越累。
無法活得寬鬆,是因為有著太多自己也無法察覺的執念,
覺得「如果認輸就太懦弱了」、「如果逃避就太不負責了」,「如果現在放棄就全都白費了」……
但是,誰規定人就必須要克服所有的缺點?誰又規定凡事都要直球對決、不能繞路避開?
認真是好事,但若過了頭,也會困在「非做不可、只能如此」的僵局裡;
每項執著都這麼強烈,只會越來越痛苦,被煩惱和不安束縛。
因為你一定會發現,人生不會照著你的鋪排走,
把那麼多的責任感和要求心攬在身上,其實只是自以為是、作繭自縛。
寬鬆地生活,也就是柔軟、強韌地生活。
接受人生總有不如己意的時候,知道人總有敗下陣來、做不到的時候;
現在卡關也無所謂,明天再努力就好了,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成長和探索;
鐵定有很多事,是逃避也不要緊的;懂得放手,也可能是找到新路的契機……
由「多樣性」主導的AI時代,埋頭苦幹、一路直走到底的人生觀已不再適用。
知名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以生活化的「寬鬆」口吻,
剖析一般人對於「完美主義」、「責任感」、「認真努力」等常見價值觀的刻板迷思,
幫助你保留心理的彈性,從「事事都要做到底」到「至少有比以前好」,
打破思考的預設立場、重整生活的優先順序,擁抱何必完美,只求盡其在我的「不勉強」人生。
【從拚命三郎到寬鬆一族,「不勉強」思考三原則】
☉認為「不可以輸」的你→果斷承認吧,「自己也是人,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
☉認為「只要肯做就會成功」的你→納入「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想法,來取得平衡點
☉認為「現在就是一切」的你→把眼光放遠看向未來,才不會遺漏更重要的事物
【精華重點搶先看】
☉無法寬鬆,是因為執念太多
☉越不能坦率認輸,才總是意識到「輸」
☉「應該什麼都會」,只是自大心態作祟
☉「不要三心二意」,就能確保人生順利?
☉把眼光放遠,「現在」就只是過程中的某一點
☉承認做不到,反而會產生新的自信
☉正因為有各種遭遇,人生才如此有趣
☉你以為的美德,可能只是一種洗腦?
☉我們是為了玩樂而工作,而不是為了工作而休假
☉老想著「這樣能得到什麼」,是很可悲的認真
☉人與人之間,也可以互相坦露弱點
☉這一次就輸個徹底看看吧!
真誠推薦
賴德仁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
專家推薦
◎「心理彈性」是指個人能否找出自己真正在意的「意義」,並以此為基礎,在人生路上的選擇中做出智慧的取捨。這是一本培養心理彈性的好書,每篇短文都在試著撼動著我們的某些「預設立場」。作者提出另一種辯證,供我們重新思考與理解某些不小心被我們預設為事實的觀點。期待在本書的引導下,我們能不再困囿於「執著」與「放棄」的兩難之間,而能留意每個獨特的當下,找出對自己真正有益的作為。——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在教育中,我們往往被規訓成一個樣子,一旦人生出現意外的歧見,便會焦慮或不安。許多心懷困惑的人,並非都是無病呻吟、自尋煩惱,但他們都很不放過自己。他們對未來有預期、對凡事有完美的執念,不斷逼迫自己深信「活得怎樣才算好」,於是失去了安處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提醒我們,得讓內心鬆口氣,對各種經驗都歡迎,即便岔路也無妨,跳脫「對與錯」、「成就與完蛋」的二分法,找回內在的力量和勇氣!——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
讀者佳評
◎所謂「無法寬鬆的人」,幾乎有九成的特徵都能套在我身上。我一直都很努力,卻總是戰戰兢兢。而本書讓我知道,只要接受「好一點就是進步」的思維,不必汲汲於完美,就能更從容地面對一切。
◎看了本書,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認真的人。是誰規定不可以輸的呢?人生並非一直線,做不到的事就是做不到。我想向職場上那些雖然寬鬆但工作能力也很強的前輩學習,試著信任他人、託付他人。
◎我從小就是抱持著無法寬鬆的「執念」在生活,無法理解周遭那些寬鬆的人,並因而感到焦慮。讀了本書後,我也想學著接受灰色地帶,消除自己散發出來的「毒」,改善人際關係。
◎尋找正解的人生是很辛苦的,「不完美」才是人類的魅力所在。我以往也曾拚命工作,時常責難他人,但是在人生中跌了一大跤後,才發現「自己也沒什麼了不起」,因而改變態度。就像本書說的,只要放過自己,就會寬待他人,活得更輕鬆。
◎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開拓認可自己的道路。寬鬆並不代表馬虎,而是遵從真正的自己,毫無虛假地生活。同時更要記得,並非自己的解釋都是正確的,而是每個人的解釋都不相同。
◎本書寫得淺顯易懂,讀起來就像是在接受諮詢。在學校、職場、家庭之中,都會有無法順利進行的事。而完美主義的思維又是自己很難察覺到的,也不好根治,此時這本書可以提供最佳的建議。
〈前言〉給過度努力,正對人生感到疲憊的你
序章 你可以再「寬鬆」一點
●醫生會想說「活得再寬鬆一點」的時候……
●越是覺得自己很寬鬆的人,過得越不寬鬆……
●該如何讓沒有察覺的自己發現?
●我們的長處,就是「能夠」得更寬鬆
●要是能像那個人,活得恰如其分就好了
第1章 連自己也沒有察覺的「執念」
●無法寬鬆,是因為執念太多
●越不能坦率認輸,才總會意識到「輸」
●寬鬆的考生,會是最後的贏家
●「應該什麼都會」,只是自大心態作祟
●「什麼都要做到」,反過來說就是「我無所不能」
●到底是誰決定「不可以輸」的呢?
●跳脫現在,才會察覺到更重要的事
●父母真的希望孩子來照顧自己嗎?
●「不要三心二意」,就能確保人生順利?
●越是追求完美,越有許多東西看不見
●只擔心給別人添麻煩,什麼都做不了
●「沒有人可以取代我」,也是一種自大
●即使寬鬆工作,也會順利得出成果
第2章 把眼光放遠,想想未來吧
●用「順其自然」的想法,讓生活取得平衡
●看看周遭,會有截然不同的發現
●長期在高壓下工作,效率會逐漸遞減
●「努力就會做到」,不是成功的萬靈丹
●感冒會去看醫生,為什麼心生病了卻……
●即使現在放棄,未來還是有路等著你
●把眼光放遠,「現在」就只是過程中的某一點
●承認做不到,反而會產生新的自信
●就算再寬鬆一點,還是做得比別人徹底
●不適時寬鬆下來,事態只會停滯不前
●正因為有各種遭遇,人生才如此有趣
第3章 即使「寬鬆」地活著,世界也不會責怪你
●為什麼只有你,無法容忍「寬鬆」呢?
●靠著「不服氣」,人生就會爭氣嗎?
●「想試著這麼做」,就放心踏出這一步吧
●「那種事我做不出來」——真有那麼嚴重嗎?
●這個世界,其實沒有那麼期待你
●即使很隨性,該做的還是會好好做
●因為「很囉嗦」,所以被敬而遠之
●「無法理解」,可能是因為太過頑固
●這個地區的人,特別「寬鬆」大度
●「過度認真」,已經稱不上是優點
●你以為的美德,可能只是一種洗腦?
●那個曾經不被「認真」束縛的時代
第4章 向無法喘息的生活方式說再見
●這個時代要隨性一點,才會比較順遂
●追求完美的能力,AI將超越人類
●抱持著對抗意識,就不會有喘息的餘裕
●這是個「完美」變得無趣的時代
●對你來說,休假日是什麼樣的日子?
●我們是為了玩樂而工作,不是為了工作而休假
●老想著「這樣做能得到什麼」,是很可悲的認真
●「不能取消」是一定要堅守的禮儀嗎?
●對方只是隨便說說,認真起來就吃虧了
●寬鬆了自己,人生也就不再狹隘
第5章 「好一點」就是進步,會越來越好
●無法寬鬆的人,不願接受「好一點」
●感受自己的前進,別急著給出答案
●不執著於完美,才能從容地面對「現在」
●想著「好一點」,就不會患得患失
●勉強要走得順遂,反而局限了可能性
●輸了也心平氣和的人,只是寬鬆而已嗎?
●從戰戰兢兢的生活中抽離,不也很好嗎?
●認真的人,不一定就會冷靜
●難以置信的失誤,釀成了空難事故
●以完美為目標,可能落入危險的陷阱
●「好一點」的判斷,有時會引導你走向答案
第6章 你的標準,不是他人的規範
●無法寬鬆的人為什麼有「毒」?
●「我做到了」的傲慢,讓人備感壓力
●把自己的標準,無意識地強加於人
●你是否對周遭人們的言辭太過敏感?
●無法寬鬆的人,會是什麼樣的上司?
●寬鬆或不寬鬆,都只是個人定義而已
●孩子也有孩子的標準,需要父母的欣賞
●擺脫絕對的標準,享受多樣化的自由
●現在!就是你改變自己的時間點
終章 你有可以坦誠相對的人嗎?
●事實上,最痛苦的人或許只有你
●人與人之間,也可以互相坦露弱點
●撒嬌地說「好累喔」,也會有人因而開心
●這一次就輸個徹底看看吧!
书名简译 : 原来,宽松一点也无妨:放下完美、保留弹性,接纳「不够努力也可以」的自己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