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飽未(沉浸式國臺語繪本)

US$15.30

【作者: 許麗萍】
【出版社: 世一】
【出版日期: 2023-06-15】
【分類: 青少童書 | 圖畫書】
【裝訂: 精裝】
【印刷: 全彩印刷】

貨號: 0010964441 分類:

Description

食飽未(沉浸式國臺語繪本)

★ 全國第一本沉浸式國臺語繪本★
阿嬤每次看到我,總是大喊:
「乖孫啊!你食飽未……」
我懷疑她的真實身份可能是
神出鬼没的間碟,也可能是
從糖果屋裡的巫婆,
再不然就是無所不知的未來人!
 
  《食飽未》是米食文化下的人文景觀所帶出的故事,
  故事是我們生活周遭人物的縮影。
  在早期農業社會裡,吃飽這件事,是攸關生命的大事,延續至今,
  「食飽未」仍是許多人見面的問候語。
  故事中藉由一句「食飽未」問候語,連結阿嬤與社區居民的情感;
  讓孫子「食呼飽」這件事,也是阿嬤最在乎、祖孫倆彼此拉鋸的事情。
  為了讓孫子「緊大漢」,阿嬤變化出各種米食料理,直讓孫子吃不消。
  祖孫之間的互動及關係變化是該故事中最動人之處,
  繪者貓魚充份的掌握圖像語言,在情節轉折處,無論用色及構圖,
  皆以極具張力的方式,表現出祖孫的深厚情感與情緒變化,
  故事結尾處還為讀者帶出一線曙光與溫暖。
 
  沉浸式的國臺語對話,是該故事另一個特色。將生活中日常的
  混合語言模式放進對話中,讓整體故事更為傳神、有趣。
  並於每個閩南語詞彙下方,佐以中文輔助讀者理解,
  一方面也可翻至繪本封底處掃QRcode,學習書中的閩南語詞彙。
 
  這是一本極具意義的故事。希望時下的孩子及父母,
  能藉由繪本探索「食飽未」所涵蓋的米食文化,
  說與聽祖父母輩的故事,傳承「家訓」,感恩、陪伴與關愛他們。
 
本書特色
 
  ★全國第一本沉浸式國臺語繪本:將日常中國臺語混合對話,生動的融入情節中,保留本土自然語言及生活習俗。
 
  ★食米教育:透過「食飽未」問候語,傳達本土米食文化及早期年代因「吃不飽」,所存留下的濃濃「飽足」人情味的「問候語」及豐富的米食料理。
 
  ★祖孫情:透過繪本時間軸,重新回味並找回與長輩相處的時光,覺察長輩的身體變化,陪伴與關愛他們。
  
  ★劇場式說書:掃封底QRcode故事音檔,即可聆聽精彩的故事及書中閩南語詞彙。
 
  ★親子導讀:附「親子共讀對話式引導,由教育部閱讀推手黃愛真老師,引導家長進行親子共讀,帶動孩子閱讀理解與思考。

來自教育、學者的推薦
 
  「食飽未」有五個關懷的心意:你有飯吃嗎?你的飯夠你吃飽嗎?你的身體健康吃得下飯嗎?有晚輩孝敬你吃飯嗎?有長輩餵養你吃飯嗎……。在《食飽未》的圖文中,讀者可以感受到幽默、關懷,以及對阿嬤漸漸年老的擔心,因為恐怕有一天連她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更何況是把自己的乖孫當路人看待。《食飽未》以國語、臺語併呈的方式,繪畫出臺灣早期社會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值得一讀再讀。──前臺南大學文學院長/張清榮
 
  數十年如一日,「食飽未」是我百聽不厭的問候語,也是世上最溫暖的問候語。輕輕翻閱著食飽未,彷彿穿越了時空隧道,走在兒時的鄉間小路,品嘗著傳統的米食料理,為了喚醒漸漸失憶的阿嬤,阿孫也用「食飽未」來跟阿嬤互動,情真意切,首尾呼應,愛從來不是口號,而是行動。「食飽未」串起了濃濃的祖孫情。──嘉義市宣信國小退休教師、全台偏鄉公益說故事推廣教師/莊春貴
 
  圖畫書《食飽未?》阿嬤和鄰居間的語言以母語為主,顯示阿嬤的原生文化,孫子則以官方語言國語回應,直到阿嬤情況變化,孫子為喚起阿嬤記憶,用母語「吃飽未?」和阿嬤互動。從語言上展現對阿嬤原生文化的認同。從不同世代的語言交錯到認同,最後打破藩籬的仍是溫馨的親情。──台東大學兒童文學博士、教育部閱讀推手/黃愛真
 

  *有注音目錄
书名简译:食饱未(沉浸式国台语绘本)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食飽未(沉浸式國臺語繪本)”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