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香港飲食遊蹤
「一盅兩件」、「賣大包」、「一份攬住配汪阿姐!」聽到這些耳熟能詳的本地詞匯,有沒有勾起你的食慾?你又是否知道它們的意思,了解它們的來歷?
香港飲食文化中西薈萃,糅合中菜和西餐,形式多變,豐儉由人。不同美食及食肆背後,均有其歷史滄桑及發展鋪陳。茶樓、西菜館、冰室等食肆,從何而來?「燒賣」一詞起源於蒙古語?「食白果」、「燉冬菇」等有關美食的香江舊語,背後又有什麼來歷?
本書作者各有專長,經驗不一,從食肆、美食、粵語三方面,以原始史料為本,校勘比對,帶領讀者遊過去與現在,述說香港各種有趣、令人驚喜的飲食史軼聞。
目錄Chapter 01 藏在食肆裏的香港今昔
飲茶文化在香江——從「地踎」到「高樓」 002
酒樓的前世今生——煙花之地變美食天堂 016
西菜東傳——從洋人廚房走進華人食肆 032
西餐中國化——「夷狄」入中國者必中國之 044
從冰室到茶餐廳——中西美食大雜燴 056
大牌檔——橫街窄巷中的平民食肆 068
吃海鮮的輝煌歲月——恐成絕唱的海鮮舫和避風塘 078
從包辦筵席到私房菜 088
合家團圓的象徵——圍盆共食的風俗文化 098
Chapter 02 美食背後的歷史滄桑
點心狀元蝦餃——來自草根家庭,還是豪門富戶? 106
點心榜眼燒賣——別名最多、分身無限 110
叉燒包的前世今生 116
腸粉知多少——禪宗六祖慧能蒸腸粉? 120
糯米雞的誕生 124
誰是蓮蓉月餅第一家? 130
在槍口下炒出來的乾炒牛河 138
京都排骨來自日本京都? 142
身世成謎的揚州炒飯 146
咕嚕肉為什麼是「咕嚕」? 152
叉燒、燒肉、乳豬——一隻豬的不同吃法 156
太史蛇羹的「太史」是誰人? 162
炸兩的前世與今生 168
沙翁是西方點心,還是中國小食? 174
蛋撻——港式?廣式?英式? 178
沒有絲襪的絲襪奶茶 184
沒有菠蘿的菠蘿包 190
飄洋過海的移民——沙嗲 196
街頭美食——雞蛋仔與缽仔糕 202
Chapter 03 美食史裏的香江舊語
「食晏」與「靚仔」的相遇 210
「混吉」與「運桔」有沒有關係? 216
雲吞麵為何叫「細蓉」? 220
「鱔稿」一詞的由來 226
什麼是「打冷」? 232
「阿茂」整餅,真有其人? 238
「燉冬菇」——可憐「便衣」變「軍裝」 242
「打工仔」聞之色變的「炒魷魚」 246
「食軟飯」——盅頭飯與碼頭工人 250
蛋散的悲歌——美食淪落為「廢柴」的故事 254
「冬瓜豆腐」——解穢酒與喪葬風俗 260
「呃鬼食豆腐」——從目蓮救母說起 264
為什麼豆泥就是「Cheap嘢」? 268
「食白果」——人生到頭一場空 272
「賣大包」——抵食夾大件 276
「認頭」竟然是指這個「頭」 280
书名简译:香港饮食游踪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