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華語教師課堂話語發展 只要會說中文、發音標準就可教中文?
只要接受短期訓練就能當華語教師?
其實不然,
具備「課堂話語」能力,才是華語教師不可忽視的專業素養之一!
華語教師的課堂話語有別於母語者的日常溝通,具有「示範語言」與「指導學習」雙重功能,不只要關注「說什麼」、「怎麼說」,也要考量「對誰說」和「說多少」,這些都是新手教師普遍的難點。為改善現況,本書作者透過多年的課堂觀察,從大量案例出發並反覆驗證,最後發展出具體的培訓方案。
本書強調提升教師話語必須由「語言規範」、「語言調整」、「語言操作」三方面著手:語言規範,指教師能輸出正確的語言形式以供學生模仿;語言調整,指師生互動時,教師能適時調整自己的語音、詞彙、語法、段落結構,呈現學生可理解的語言;語言操作,指教師能運用指導、提問、回饋、協商等技巧搭建學習階梯,協助學生確切掌握華語。
書中論涉的豐富事例、專業思考,以及結合理論與應用的培訓策略,都有助於強化華語教師的課堂話語實踐能力。
自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教師話語與專業素養
第二節教師話語與教學實踐
第三節教師話語與培訓發展
第二章 探索的路徑
第一節話語背後的教學理論
第二節教師話語的探究方法
第三節話語資料的蒐集處理
第三章 話語質量初探
第一節眾說紛紜的話語量
第二節教師話語量的調查
第三節教師話語質的分析
第四章 教師話語特徵
第一節可理解的語言形式
第二節具功能的話輪設計
第三節三段式的基本序列
第四節重效率的整體結構
第五節正向的師生互動關係
第六節超越真實的話語操作
第五章 解讀中介語
第一節教學實境中的誤讀
第二節解讀話語的先備知識
第三節掌握中介語的培訓規劃
第四節從誤讀到解讀的歷程
第五節培訓的反思與前瞻
第六章 話語形式偏差
第一節師生的偏差與偏誤
第二節話語形式偏差案例
第三節建立話語分析架構
第七章 運用指導語
第一節教學環節與指導語
第二節課堂指導語的偏差
第三節優化指導語的策略
第八章 提問知能
第一節提問類型的探討
第二節課堂提問的偏差
第三節提問知能的發展
第四節提問實作與評估
第九章 回饋策略
第一節課堂回饋的調查
第二節回饋操作的探究
第三節優化回饋的策略
第十章 從理論到實踐
第一節確立話語培訓架構
第二節教師話語發展案例
參考文獻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