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運動科學訓練攻略(增訂版)

原始價格:US$53.86。目前價格:US$48.42。

【作者: 潘梓竣】
【出版社: 花千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22】
【分類: 生活風格 | 運動/戶外活動】
【裝訂: 平裝】
【印刷: 全彩印刷】
【ISBN: 9789888484966】

Out of stock 無庫存

貨號: 9789888484966 分類:

Description

運動科學訓練攻略(增訂版)

  ●超過60組訓練示範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專題,拆解全球健身熱潮
  ●詳細介紹各種運動營養飲食策略
  ●適合運動員、教練及體育老師參考,制定高效能的訓練計劃
  ●增訂版新增介紹不同運動的能量系統需求,幫助設計針對性練習
 
  運動從來是個不斷求進的過程,我們每個人的極限往往超乎自己想像。
  只要善用運動科學,定能不斷超越自我,創造更多不可能的成就。

  //不只是運動員,但凡熱愛運動的人,或是努力鍛鍊體形的健身人士,訓練過程中總有可能遇上樽頸位,表現久未能有所突破。這是因為不夠努力,還是因為用錯方法?//
 
  「運動科學」是一門分析人體活動表現的跨領域應用學科,可以幫助我們根據各種嚴謹、具研究實證基礎的訓練方法,提升個人運動能力。隨著科技進步,運動科學概念已逐漸變得普及。這種模式的訓練除了頂尖運動員採用外,亦漸多見於現代追求生活健康和效率的都市人。
 
  本書以科學角度,從身體成份的基礎說起,進而探討心肺耐力訓練、肌肉訓練和增強式訓練等原理,並從營養飲食角度介紹常見運動營養策略,及講解體育界流行科技產品的實用性及可靠性等。

  增訂版更新各章資訊和內容,補充更多肌力和耐力訓練的數據應用及運動話題,包括運動時常遇到的抽筋成因及處理、重量訓練人士關注的促進肌力進步因素及肌肥大進步機制等,並新增一章探討能量系統對各項競技運動的影響,讀後可以更全面、更科學認識「運動」。

本書特色

  賣點:

  ●作者潘梓竣博士現職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肌力與體能訓練(S&C)、運動營養及心肺代謝健康,屢次參與歐美及亞洲大型研討會,學術成果發布於國際著名運動科學期刊。

  ●增訂版更新各章資訊和內容,補充更多肌力和耐力訓練的數據應用及運動話題,包括運動時常遇到的抽筋成因及處理、重量訓練人士關注的促進肌力進步因素及肌肥大進步機制等,並新增一章探討能量系統對各項競技運動的影響,讀後可以更全面、更科學認識「運動」。

  ●因應社會疫情需要,新增後記部分分享了COVID-19 相關的研究資訊,例如闡釋運動與免疫力的關係、佩戴口罩運動和停止訓練對身體的影響等,有助運動愛好者坦然面對「疫」境。

 目錄增訂版序
初版自序

第一章︰運動講科學——訓練需要「SMART」
一、甚麼是「運動科學」(exercise science)?
二、學科領域分類
三、科學證據的強度
四、「健康」與「競技」體適能指標
五、發展歷史和趨勢
附錄:2022年香港體育運動及康樂管理課程列表

第二章︰了解身體成份及體脂測量方法的重要
一、體重與體脂
二、各種測量法的原理和利弊
三、提高準確性的方法
延伸閱讀︰何謂生物年齡?

第三章︰認識能量系統
一、能量的產生與釋放
二、 三大能量系統的特點
三、不同運動項目的能量系統需求
四、能量系統的訓練設計
延伸閱讀︰中低強度減肥最有效?

第四章︰耐力項目不可忽略的心肺訓練
一、最大心率的判定
二、目標心率計算
三、常見訓練種類
四、最大攝氧量(VO2max)、乳酸測試和訓練區域
五、其他注意事項
延伸閱讀:「 低氧訓練」的最新應用
附錄︰香港成年人心肺耐力評級表(VO2max ml/kg/min)

第五章︰提升肌肉能力離不開的重量訓練
一、肌肉系統簡介
二、人體骨骼肌肉圖解
三、「快肌」與「慢肌」
四、重量訓練的原則
五、常見訓練種類
六、設計重量訓練計劃
七、同步訓練——心肺帶氧會影響肌肉重訓效果嗎?
延伸閱讀一︰新興趨勢——速率為本訓練法(VBT)
延伸閱讀二︰兒童及青少年應否進行重量訓練?
延伸閱讀三︰週期性訓練概念
實踐教室︰重量訓練動作示範

第六章︰高水平運動不可或缺的增強式訓練
一、科學原理簡介
二、與一般重量訓練的分別
三、常見訓練動作和工具
四、訓練注意事項
五、測試和輔助教學方法
延伸閱讀:「跳箱」(box jump) 越高代表越好?
實踐教室︰增強式訓練動作示範

第七章︰全球健身熱潮——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一、HIIT 定義
二、種類和訓練方法
三、功效原理
四、安全注意
五、營養配合
延伸閱讀一:「 Tabata」與「7分鐘運動」的起源和功效
延伸閱讀二:運動零食—— 跑樓梯「HIIT」有效提升心肺功能?
實踐教室︰HIIT動作示範

第八章︰運動後重要一環——疲勞和恢復
一、即時性疲勞
二、「 遲發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簡稱DOMS)
三、肌肉抽筋
四、常見恢復方法
五、疲勞監控: 心率變異分析( heart rate variability)
六、睡眠與運動表現
七、恢復策略例子
八、過度訓練
延伸閱讀一:劇烈運動後,肌肉痠痛是因為乳酸作怪?
延伸閱讀二:鹼性水可中和血液酸性,促進復原?
實踐教室︰泡沫滾軸放鬆動作示範

第九章︰運動與營養的緊密關係
一、基本營養素
二、營養素的儲存與轉化
三、不同運動項目的營養需要
四、運動相對能量不足(relative energy deficiency in sport,簡稱RED-S)
五、常見運動營養策略
六、結語
延伸閱讀一:「飲可樂」有助提升耐力表現?
延伸閱讀二:空腹做運動,減肥更有效?

第十章︰運動補充劑——你吃對了嗎?
一、補充劑類別
二、功效評級
三、常見補充劑功效和使用方法
四、蛋白粉( protein powder)
五、「功效與安全平衡」考慮
延伸閱讀: BCAA 補充劑有用嗎?

第十一章︰流行科技產品——噱頭還是科學?
一、運動光學心率手錶
二、訓練面罩(training mask)
三、全球衛星定位(GPS)背心
四、測試相關智能程式(testing app)
五、基因測試( DNA test)

後記
後記一︰創造歷史——突破馬拉松「1︰59」的運動科學
後記二︰肯亞跑者體會——時速22 公里的背後
後記三︰如何在香港修讀全日制運動博士學位(PhD)?
後記四︰克服「疫」境——新常態下的運動訓練
书名简译:运动科学训练攻略(增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