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如何安慰我們的孩子?:兒童心理學家的九堂課帶你緩解兒少的情緒陰影
Consoler nos enfants
孩子的「現實」可能與成人不同,而我們該如何理解他們的感受,提供真正有效的安慰?
孩子不像大人那樣能夠應對和理解自己的創傷,更遑論治癒傷痛。本書旨在幫助家長、教師及所有與孩子相處的成年人,如何有效地安慰和支持面對創傷與困難的孩子。
無論是失去心愛的玩具、遭遇冷落、更換老師,還是經歷父母離異或親友離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各種情緒挑戰,本書從心理治療師及兒童創傷專家的專業角度出發,結合實際案例,幫助讀者理解孩子內心的情緒狀態,並提供適切的安慰方法。
現今的孩子,比以往更容易接觸到恐懼、哀傷、疾病、分離、失去、暴力等沉重的情感,無論是親身經歷,還是透過媒體得知。因此,孩子不僅需要安慰,更需要身邊的大人幫助他們理解並應對這些複雜的感受,才能在健康的情感環境中成長,發展穩定的情緒調適能力。
本書特色
讓孩子受傷的事,不一定會傷到大人──安慰孩子,你做對了嗎?
一本幫助大人理解,並有效安撫孩子情緒的實用指南!
讓你更懂孩子的情緒,陪伴他們安心地度過艱難時刻
✔ 蹲下與孩子平視,讓他們感受到你的關注與尊重。
✔ 用「我」的語氣表達觀察到的,避免直接斷定孩子的情緒。
✔ 接納孩子的感受,而非急著消除痛苦。
✔ 依孩子的年齡與個性調整安慰方式,即使是還不會說話的嬰幼兒,也值得被溫柔回應。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理解、被接納,而你的安慰,將成為他們內心最溫暖的力量。
暖心推薦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黃瑽寧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尚瑞君 暢銷親子作家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資深教師、暢銷作家
楊俐容 Caremind耕心學院知識長、心理教育專家
(依來函順序排列)
孩子不說,不表示孩子沒事。安慰孩子,絕非易事,卻是不得不練習的重要的事。透過安慰,陪伴孩子面對過往的傷痛。讓彼此心有餘裕,活在當下,迎向未來。──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兩、三歲的孩子很「歡」,常常讓爸媽驚慌失措; 十二、三歲的孩子很「彆扭」,往往讓父母不知所措, 該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與創傷,這本書有解方。──尚瑞君/暢銷親子作家
咀嚼完書中溫柔的見解,你會更了解身為父母的自己,也更了解孩子與其內心世界。作者愛蓮會幫助你解讀孩子的創傷,並教你如何看待、進而給予最適當的安慰。──阿加西.萊卡龍/法國知名廣播及電視主持人
(依來函順序排列)目錄推薦序 在陪伴中學會與孩子的創傷對話
前言 用安慰,做孩子成長的後盾
第一章:孩子也會悲傷
大人往往無法理解孩子的痛苦
長期被忽視的身心創傷
安慰無法言語的孩子
第二章:安慰的重要性
獲得安慰,是一種原始需求
無人安慰的人生
第三章:為何解讀孩子的安慰需求如此困難?
孩子痛苦時,往往不會直接說出口
心理創傷是無形的,每個孩子的反應也不同
察覺孩子需要安慰時的種種症狀
大人的安慰未必能夠隨時待命
第四章:為何現在的孩子更難安慰?
迷失方向的大人
太快「長大」的孩子
孩子的權益與需求
壓力重重的親子關係
螢幕是新世代的安慰方式嗎?
第五章:如何根據年齡或創傷發展階段調整安慰的方式
依孩子年齡選擇安慰方式
依創傷發展階段調整安慰方式
第六章:安慰的藝術
因應每個孩子個別的「情感高度」
情感的過度
如何協助孩子解讀痛苦?
時時調整教養的方式
共同安慰的平衡
第七章:安慰,就是建構、維護與強化紐帶
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修復紐帶與互相理解的重要性
第八章:如何陪孩子走過生死課題?
死亡,對孩子來說也是切身的痛
當孩子經歷別離
安慰臨終的孩子
第九章:安慰,是一種「恰如其分」的平衡
坦承自己的無力
守住應有的界線
安慰者「超載」時,該要怎麼辦?
避免落於自身的投射
支援父母與專業人士,應該列為優先事項
結語 安慰的力量
书名简译:如何安慰我们的孩子?:儿童心理学家的九堂课带你缓解儿少的情绪阴影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