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物聯網與智慧電網關鍵技術
目錄第1章 概述
1.1 物聯網的基本概念
1.1.1 物聯網的願景與定義
1.1.2 物聯網的主要特徵與面向服務的物聯網功能願景
1.1.3 物聯網機遇
1.2 物聯網架構、元素與標準
1.2.1 物聯網架構
1.2.2 物聯網元素
1.2.3 物聯網標準
1.3 物聯網關鍵技術
1.3.1 應用域、中間件域、網路域和對象域技術
1.3.2 互操作性和集成技術
1.3.3 可用性與可靠性技術
1.3.4 資料記憶體、處理與視覺化技術
1.3.5 可擴展性技術
1.3.6 管理與自配置技術
1.3.7 建模與仿真
1.3.8 標識的唯一性
1.3.9 安全與隱私
1.4 物聯網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
1.4.1 物聯網在中國的主要應用領域
1.4.2 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
1.5 物聯網與智慧電網
1.5.1 智慧電網的基本概念
1.5.2 智慧電網中的物聯網
1.6 智慧電網中的物聯網關鍵技術
1.6.1 基於智慧電網的物聯網架構層次
1.6.2 智慧電網中的物聯網關鍵技術
1.7 智慧電網誕生與政策推動
1.7.1 智慧電網的誕生
1.7.2 主要國家對智慧電網的政策推動
1.8 智慧電網面臨的挑戰
1.8.1 資訊和通訊
1.8.2 感知、測量、控制
1.8.3 電力電子與電量記憶體
1.9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智慧電網基礎
2.1 電力系統構成
2.1.1 電力系統結構
2.1.2 發電與電網結構
2.2 電力自動化系統
2.2.1 電力自動化的目標、新技術與內容
2.2.2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2.2.3 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
2.2.4 配電網綜合自動化系統
2.2.5 電能自動抄表系統
2.3 新資訊通訊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3.1 雲端運算與邊緣運算的狀態估計架構
2.3.2 智慧電網中的大數據分析
2.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感知技術
3.1 智慧感測器
3.1.1 智慧感測器的構成
3.1.2 智慧感測器的軟體系統
3.1.3 MEMS
3.2 無線生化感測器
3.2.1 無線電化學感測器
3.2.2 無線電子化學感測器
3.2.3 無線光學感測器
3.2.4 其他轉導機制的無線感測器
3.2.5 無線化學感測器的挑戰與關鍵技術
3.3 智慧電表
3.3.1 智慧電表的發展與基本構成
3.3.2 智慧電表的構成模組
3.3.3 諧波對智慧電表的影響及智慧電表的安全與隱私
及攻擊類型
3.4 RFID與無線感測器網路
3.4.1 RFID
3.4.2 無線感測器網路
3.4.3 IEEE802.15.4 標準及ZigBee協議規範
3.4.4 RFID與WSN的集成
3.5 NB-IoT與LoRa技術
3.5.1 NB-IoT
3.5.2 LoRa技術
3.6 定位技術
3.6.1 基於無線訊號的定位技術
3.6.2 基於WLAN頻道狀態資訊的室內定位技術
3.6.3 5G定位技術
3.7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物聯網通訊與安全技術
4.1 物聯網對通訊與安全要求
4.1.1 物聯網通訊系統的構成
4.1.2 對通訊及安全的要求
4.2 無線網路技術及其分類
4.2.1 物理層技術
4.2.2 媒質訪問控制層技術
4.2.3 網路層技術
4.3 物聯網的無線通訊標準
4.3.1 超短距離通訊標準
4.3.2 短距離和低資料速率的標準
4.3.3 WiFi標準
4.3.4 低功耗廣域網路標準
4.3.5 行動網路通訊標準
4.4 物聯網的通訊協議
4.4.1 應用協議
4.4.2 服務發現協議
4.4.3 基礎設施協議
4.4.4 其他協議
4.5 物聯網架構的安全
4.5.1 典型的商業物聯網架構
4.5.2 典型的商業物聯網架構的安全功能
4.6 5G與物聯網
4.6.1 5G物聯網的能力與要求
4.6.2 5G物聯網的關鍵使能技術
4.6.3 5G-IoT面臨的技術挑戰與發展趨勢
4.7 智慧電網的通訊技術
4.7.1 通訊系統結構
4.7.2 有線通訊技術
4.7.3 無線通訊技術
4.8 智慧電網的安全問題
4.8.1 智慧電網安全挑戰和目標及一些相關工作簡介
4.8.2 威脅智慧電網安全的技術來源
4.8.3 清除智慧電網安全威脅的參考框架
4.9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智慧電網中的大數據與物聯網的邊緣運算
5.1 智慧電網與大數據
5.1.1 智慧電網的大數據源及大數據分析帶來的益處
5.1.2 智慧電網中的大數據應用
5.2 智慧電網大數據分析的技術
5.2.1 大數據分析的平台
5.2.2 對電能大數據的分析及其關鍵技術
5.3 物聯網中的邊緣/霧端運算
5.3.1 基本概念
5.3.2 霧端/邊緣運算架構
5.3.3 霧端/邊緣運算提供的服務
5.4 物聯網霧端/邊緣運算域內的協議與模擬技術
5.4.1 物聯網霧端/邊緣運算域內的協議
5.4.2 物聯網霧端/邊緣運算域內的模擬技術
5.4.3 安全與隱私
5.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AMI與DR及其智慧電網中資訊處理的使能技術
6.1 高級計量基礎設施
6.1.1 AMI與智慧電網
6.1.2 AMI的子系統
6.1.3 AMI的安全
6.1.4 AMI的相關標準和協議
6.2 需要響應(DR)
6.2.1DR 基本概念與實施DR的益處
6.2.2DR 中的使用者分類及使用者域的概念模型
6.2.3DR 計劃
6.2.4DR 的使能智慧技術
6.3 智慧電網中資訊處理的使能技術
6.3.1 智慧電網中資訊處理技術面臨的挑戰
6.3.2 智慧電網優化模型
6.3.3 線上電壓控制
6.3.4 線上安全分析
6.3.5 廣域監控、保護和控制
6.3.6 電力市場預測
6.3.7 自適應風電預測
6.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可再生能源與微電網
7.1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與減排
7.1.1 水電
7.1.2 風電
7.1.3 太陽能
7.1.4 生物能
7.1.5 其他可再生能源
7.1.6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前景
7.2 智慧電網與微電網的集成
7.2.1 微電網與混合AC/DC微電網
7.2.2 混合AC/DC的組件及其模型
7.3 微電網的優化運行問題
7.3.1 微電網的優化運行模型
7.3.2 微電網的優化運行模型解的概述
7.4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书名简译:物联网与智慧电网关键技术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