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量度宇宙的節奏,時間科學與人類文明的演進:當人類第一次開始感知「時間的流動」,時間就開始無孔不入地影響人們的生活!
從恆星到原子,「時間」在每一瞬間編織宇宙的絲線,
塑造古老文明、演繹著自然界的生命律動、推動科技知識進步……
從古老神話到現代科學,揭開時間與人類千絲萬縷的關係!
▎宇宙的節奏:日月星辰流轉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討時間概念及其對人類社會影響的著作。從天文學的宏觀視角到人類文化的微觀解析,作者以豐富的知識和細膩的筆觸,揭示了時間測量、感知以及其在各文化中的表現方式如何塑造了人類文明的歷程。書中不僅探討了時間的科學基礎,如天體運動的週期性,還深入到時間在人類社會中的角色,包括曆法的發展、時間測量工具的進步,以及時間觀念如何影響人類歷史和日常生活。
▎時間感知:當人類開始知道「時間」
在書的一開頭,作者著重於宇宙與天體如何定義時間的基本框架,從恆星日與太陽日的差異,到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確立,展示了人類如何從觀察自然現象中逐步建立起對時間的共同認知。此外,書中還探討了各種曆法的演變,從農曆到格里曆,展示了人類如何根據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創造出符合自己的時間記錄系統。這不僅是對時間測量技術的探索,也反映了人類對時間無窮無盡的好奇與追求。
▎結繩記日到原子鐘:時間測量技術的演進
第二部分則轉向了時間觀念的形成與演變,以及自古以來不同的計時方式。從古代的觀天授時到現代的原子鐘,人類如何逐步精確地測量時間,更因此推動了科學、航海甚至是經濟的發展。此外,本部分還涵蓋了時間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以及它如何被賦予神話與宗教的意涵,從而豐富了人類對時間的感知與理解。
▎生物學角度看「時間」:生理時鐘
在探討了時間的物理與文化層面後,第三部分專注於生物學角度下的時間,探索了自然界中的「時間奇蹟」。從生理時鐘到季節性行為,作者談論了時間如何在自然界中扮演關鍵角色,並探討了人類如何從自然界學習,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知識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和健康。這一部分不僅呈現了時間與生命緊密相連的關係,也強調了解自然時間節律對於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剖析時間的本質及其對人類文明的深遠影響,不僅談論了時間測量的科學原理和技術演進,還探討了時間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和生物學中的作用,豐富了我們對時間的理解,包括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與農曆、生物特殊的生理時鐘、時間的悖論與相對性、曆法的演變等等,展現時間在不同的科學、技術、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應用。
目錄宇宙節奏:天體週期的奧祕
人類與時間:從認知到定義
時間感知:從具體到抽象
發展驅動:人類對時間認知的演進
神話中的時間:傳說與故事
星與日:恆星日與太陽日的差異
地方時的多樣性
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形成
曆法演變:世界公曆的淵源
月亮與陰曆:天然的時間記錄者
農曆:獨特的陰陽曆體系
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義
生肖與干支:時間的華夏印記
西方月份:名稱背後的故事
星期與禮拜:時間的社會節奏
探索未來:明日世界的曆法
時間測量:從古至今
時間觀念的形成與演變
瞬間與持續:「時刻」與「時間間隔」
計時方法的演變
天空座標:天文時間的測量
時間再測量
從世界時到各區標準時間
人類歷史的軌跡:曆法的發展
結繩記日刻木相會
什麼是曆法
公曆的紀元
歷史上不同的計時工具
生理時鐘:自然界的時間奇蹟
自然界的奇妙鐘錶—地質鐘
生物界的「潮汐鐘」
總是朝向太陽的「向日葵」
花開花落總有時
蟑螂身體裡的「鐘」
秋去春回的候鳥
樹木的年齡—年輪
生理時鐘與時差症候群
生理時鐘與合理支配時間
生理時鐘的調整
為什麼要研究生理時鐘
時間的軼事:趣味與奇觀
有趣的時差
顛倒的季節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倒數計時的由來
失蹤了的時間
利用地球的自轉確定秒長—世界時
利用地球的公轉確定秒長—曆書時
原子時與協調世界時、閏秒
協調時間的國際組織
新的挑戰
百萬分之一秒的用途
準確時間的傳遞
時間到底是什麼
時間不會倒流的證明
亞里斯多德的悖論
牛頓的「絕對時間」觀念
時間的相對性
赤道上的時鐘走得慢
逐漸減慢的重力鐘
時間有無開頭和終結
世界之最
最大的日晷
最早的電子手錶
歷時最久的戰爭
發出時間最長的信
統治時間最長的君主
书名简译:量度宇宙的节奏,时间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演进:当人类第一次开始感知「时间的流动」,时间就开始无孔不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