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

物種與人類世: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

Original price was: US$27.54.Current price is: US$24.26.

【作者: 王士銘,皮國立,江豐兆,余佳韻,沈佳姍,侯嘉星,郭忠豪,曾齡儀,葉爾建,趙席夐,劉士永,劉世珣】
【出版社: 前衛】
【出版日期: 2023-09-06】
【分類: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6267325315】

SKU: 9786267325315 Category:

Description

物種與人類世: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

  ★臺灣學界近代中西分類知識系譜研究的問路創舉之作
  ★國立中興大學永續農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 「農業、環境與人文」子計畫成果
 
  聚焦討論植物、動物做為藥材、食療等,在各產業所扮演的角色,
  自臺灣出發,乃至中國、東亞,反思人類世以來的歷史變化,
  從多元角度,探討農漁產業發展史上的動植物面貌與政策、開發史之重要性。
 
  二○二三年十一月廿四—廿五日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舉辦「近代知識譜系中的動物與植物」工作坊,會中各篇論文不僅涉及自然分類的知識形成,也在應用的層面凸顯了不同時空下的特定動機與思考路徑。
 
  儘管西方分類學已是今日之主流觀點,但不妨害傳統中國分類學在某些領域中的延續與調適。尤其在傳統藥物使用的領域中,中國既有的食藥同源思想、氣運五行的醫理,讓面對新式生物分類學衝擊下的中國本草觀,仍舊得以在華人的生活日用中找到一席之地。中國傳統醫藥學千年來與其博物與分類傳統互為表裡、相倚甚密。中藥藥性理論構建中「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也可在過去本草分類中看到許多實用主義上的例證。顯示中國的分類思想自魏晉時期到清末都沒有太大變化,內化成為華人飲食與用藥的常識。
 
  二十世紀西方科學強勢叩關,除了造成中醫界「廢醫存藥」的壓力,亦促成了中藥分類使用上的內在調適。在理解從傳統跨越到近代本草分類遞嬗的過程後,讀者才能理解本書中清末文人筆下的木棉,以及驢藥、「吐蛇」、蛤蚧、海馬等,這類對西醫而言荒誕不經的藥物,卻依然能在當前的華人食補市場上風行不偃的歷史因緣;也只有看到了近代以來西學對中醫草本知識的挑戰與其調適後,方得認識清代庫倫與內地藥材交易究竟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近廿年來跨學科研究或是學術跨界對話的氛圍正熾,本論文集中各篇專文外有所專擅又內理相通,或可據之視為臺灣學界近代中西分類知識系譜研究的問路創舉。
 
  (本書經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匿名審查後出版)
 
誠摯推薦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社系助理教授 朱華瑄 
  天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黃相輔  
  北京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  陸伊驪
 
  物種與人類世的概念都是基於科學事實而來,而此些事實一定涉及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本書是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些脈絡的窗口。——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洪廣冀
 
  物種課題是理解自然與人類歷史的重要線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曾華璧

目錄

導讀|萬物皆有序—試探中西分類自然的動機、知識與差異/劉士永
 
第一章 從身體到萬物
01寄生蟲知識的形成-從華佗療「吐蛇」之謎談起/皮國立
02以驢為藥-《本草綱目》中的驢藥論述/劉世珣
03從「難產」到「壯陽」-戰後臺灣「海馬」中藥消費文化/曾齡儀
04補肺氣與益陽道-戰後臺灣的蛤蚧食療與消費初探/郭忠豪
 
第二章 從天擇到人擇
05來自中國的蔬果-二十世紀前期西北太平洋地區農業交流的歷史地理/葉爾建
06清代蒙古鹿茸貿易初探/王士銘 
07農藥作物魚藤在東亞的認識與臺灣總督府栽培事業/侯嘉星
08清末民初舟山群島海域的漁鹽與水產加工-以黃魚鯗、螟蜅鯗為中心的考察/江豐兆
 
第三章 從人本位到跨物種
09烽火與英雄—近代嶺南文人詩詞中的「木棉」/余佳韻
10近代獸醫教育在臺灣與社會變象(一八九五—一九四五)/沈佳姍
11人狗關係的演變-探討動物保護運動中狗的角色與作用/趙席敻
 
結語|人類世下的人與物種/侯嘉星
 
作者介紹

书名简译:物种与人类世:20世纪的动植物知识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物種與人類世: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