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復返阿里山:一場跨時空的立體飛覽,一段失落鐵路的現地追尋(附贈立體眼鏡)
歷史航照研究者黃同弘費時三年最新力作
跨越八十年的俯瞰,遙測考古的意外發現
跋涉阿里山林鐵鹿屈山後線,尋找被遺忘的路徑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與歷史航照研究者黃同弘合作,利用戰時美軍航空偵照、戰後空軍代辦農林航攝,以及林務局自辦航空攝影等影像檔案,窺看阿里山及周邊地區的歷時變化。
鹿屈山考古調查隊四度入山,前進阿里山林場最北端的林內線與伐採區:完整踏查林鐵鹿屈山後線東西兩段,描繪鹿屈山聚落十處生活平臺,解開堀田式索道下部發送點與上部著點之謎,發現制動室水泥基座、水槽及其他水泥遺構,深入塔山線後段之字形折返式設計。
本書是一場從歷史至現今,人地關係的探尋,環繞著林內線的發展與易軌,環繞著源於大阿里山地區的各條河流,尋覓林業聚點,從航照中窺看人們的到來與移動,包括兒玉聚落、東埔集材場、白雪村,在影像檔案中歷歷在目。
曾經有伐木工、集材工、運材工、道班工、採樟與焗腦工人,以及他們的家眷,在這泛稱阿里山的廣大區域內共同生活,而後連根拔起、徹底離去。現在,我們要還原這數代阿里山人的時空地景,他們的生命與記憶所繫之處。
▌專業審訂
雷鴻飛|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地理學博士,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助理教授。
▌隨書附贈立體眼鏡
本書封面採用立體像對,透過隨書附贈的紅藍立體眼鏡觀察,可清楚觀察阿里山匪籠一帶地形、辨識腰繞山間的塔山線孑遺線形。目錄序章:觀看的起點
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對臺偵照影像/1943-1945
戰後初期美軍航拍影像/1947-1952
農復會委託空軍代辦航攝影像/1954-1959
臺灣省農林航測隊時期空軍代辦航攝/1959-1972
林務局自辦航攝初始(照技隊沖洗)/1973-1976
一九七六年後迄今航攝影像
附錄:阿里山林業鐵路車站、林內線與周邊地名索引
书名简译:复返阿里山:一场跨时空的立体飞览,一段失落铁路的现地追寻(附赠立体眼镜)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