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

數之軌跡Ⅰ:古代的數學文明

原始價格:US$24.41。目前價格:US$23.19。

【作者: 】
【出版社: 三民】
【出版日期: 2024-01-03】
【分類: 自然科普 | 數學】
【裝訂: 平裝】
【印刷: 單色印刷】
【ISBN: 9789571476988】

貨號: 9789571476988 分類:

Description

數之軌跡Ⅰ:古代的數學文明
Trails Into MathⅠ: Mathematics in Ancient Civilizations
  臺灣數學界的《史記》,數學史大師洪萬生心血之作
  柏拉圖將五元素連結五種正多面體的圖形,讓古希臘宇宙論有了最自然的「數學歸宿」。

  以四古典元素為靈感,《數之軌跡》將深入探索數學的歷史、發展和奧祕。每本書都是一個獨特的元素,象徵不同的數學主題,並呈現數學在文化、科學和藝術中的深遠影響。

  無論你是一位數學愛好者、學生還是對數學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數之軌跡》都將為你打開數學的大門,啟發你對這一古老而美麗的學科有新見解。

  ─古代的數學文明─
  土象徵著數學的起源和基石,也是最穩定的正立方體
  這本書將引領讀者穿越古代,探索數學的起源和基本原理。了解「數」的誕生,計算方法的演進,以及古代文明如何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從古希臘認識不同學派對數學的闡釋,再跳脫框架進行中西對比,讓讀者發現不同文化的數學證明,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獨特之美。

  ─閱讀歷史,體會數學─
  現代電腦所遵循的二進位原理,實際上源自於古埃及數碼神奇的乘法規則。
  英文中「秒」和「第二」這兩個詞都是second的原因,竟是來自於古代巴比倫人的數學遺產!幾千年以來,這些古老的智慧結晶,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通往數學思維的大門─
  不僅僅是闡述數學歷史,更能幫助讀者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理解數學背後的邏輯推演。內容探索各種古代人的智慧,無論是否喜歡數學,都能從中發現數學的樂趣以及實用性,對學習數學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本書特色

  ●數學史大師洪萬生與HPM團隊共同打造最全面的數學歷史
  ●多元歷史題材,對比不同文明之間有關同一知識內容的研究
  ●深入探討文化差異,參悟不同命題與證明的數學風格

全數推薦

  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節目主持人
  呂治鴻|數學愛好者、大學數學管理員 、臺灣大學數學所博士候選人
  李政憲|教育部師鐸獎得主、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科教師
  洪進益|澎湖縣石泉國小教師、教育部師鐸獎得主
  崔茂培|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MRPC科學推展中心數學組主任
  張旭 (張舜為)|張旭無限教室線上課程平台創辦人、數學老師
  莊惟棟|明道大學助理教授、數學博物館館長
  彭良禎|師大附中數學科教師
  趙國欽|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依首字筆劃排序)

  這是一套貫徹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數學大成。《數之軌跡系列》詳盡地整理過去的故事、將近代的數學用大家可以懂的方式撰寫,讓數學之美持續傳播。──數學老師張旭 (張舜為)
 目錄'第1章 導論
1.1 數學史學議題:何謂數學史?為何數學史?如何數學史?
1.2 數學史與數學哲學
1.3 數學史與民族數學、多元文化數學
1.4 數學史與數學小說敘事
1.5 有關本書著述

第2章 古埃及與巴比倫數學
2.1 人類數學之起源?古埃及與巴比倫文明中的「數」
2.2 尼羅河畔,紙莎草紙上的埃及智慧
2.3 兩河流域,穿越四千年的巴比倫數學遺產
2.4 古埃及與巴比倫的數學再評價

第3章 希臘數學
3.1 希臘數學的開端與畢氏學派
3.1.1希臘數學的開端
3.1.2畢達哥拉斯與畢氏學派
3.2 古希臘三大幾何難題
3.3 古典時期與數學哲學
3.3.1伊利亞學派
3.3.2柏拉圖與數學哲學
3.3.3亞里斯多德與其有關證明的理論
3.4  歐幾里得與《幾何原本》
3.4.1 《幾何原本》的知識結構
3.4.2 設準5與歐氏幾何學
3.4.3 《幾何原本》其他重要內容
3.5  阿基米德
3.5.1 阿基米德寶典:失落的羊皮書
3.5.2 歐幾里得 vs. 阿基米德:以圓面積為例
3.6 阿波羅尼斯及其《錐線論》
3.7 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卓的數學家
3.7.1 埃拉托斯特尼
3.7.2 海龍
3.7.3 托勒密
3.7.4 丟番圖
3.7.5 帕布斯
3.7.6 海芭夏
3.8 古代數學的黃金時代

第4章 中國數學
4.1  內算 vs. 外算
4.2  秦簡《數》
4.3  漢簡《筭數書》
4.4  《九章算術》
4.5  魏晉南北朝算學
4.6  劉徽
4.7  趙爽
4.8  祖沖之父子
4.9  《算經十書》與隋唐數學:數學教育的制度化
4.10  哪些人是「說算者」?哪些人是「談天者」?

第5章 數學文明:中國 vs. 希臘
5.1 孔子與柏拉圖
5.1.1 「學以為己」的孔子
5.1.2 「止於至善」的柏拉圖
5.1.3 孔子 vs. 柏拉圖
5.2  墨子與亞里斯多德
5.2.1  「學以為用」的墨子
5.2.2 「演繹科學」的亞里斯多德
5.2.3 墨子 vs. 亞里斯多德
5.3 《九章算術》vs.《幾何原本》
5.4  數學知識的系統化:劉徽 vs. 歐幾里得
5.5  數學的「在地性」

 
书名简译:数之轨迹Ⅰ:古代的数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