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失靈的大地:生態心理學的反思與實踐
環境運動推行數十年後,人們普遍意識到「環保」與「生態」的重要。然而世界依舊朝著災難性的未來駛去。為什麼?
人類的心靈鑲嵌於大地萬物之中,在古代,自然同時是抵禦與崇敬的對象。隨著文明進展,人類卻忘了與大地的神聖連結,將大地矮化為「資源」,無限度地消費著。人類是地球的癌細胞嗎?或者我們可能再度進化,成為珍視與萬物連結的謙虛物種?
新興的「生態心理學」,主張人類心靈應尋回與大地的連結,為環境運動提出了新的解方。
什麼是生態心理學?
此領域的先驅者西奧多.羅斯札克(Theodore Roszak)將之定義為:
1. 生態學與心理學的逐漸融合;
2. 在心理治療的實作中技術性地運用生態學的識見;
3. 研究人類對地球的情感聯結;
4. 尋求以環境為基礎的心理健康標準;
5. 在顧及整個世界的條件下重新定義「精神健全」的意義。
生態心理學的重量級著作
本書收錄二十篇具代表性的文章,面向多元:有都市人對環境變遷的體會,也有在曠野中與大地之靈的相遇;有來自動物夥伴的訊息,也有對人類文明的思索;有聚焦於人與自然關係的研究,也有後現代觀點的反思;有導入心理治療元素的環境運動紀實,也有生態環境思考與心理治療過程相互映照之下的領悟。
閱讀本書,你能得知……
.一片幼兒經常前往遊玩而產生歸屬感的自然野地,不但能讓環境教育紮根,也能做為幼兒離開母親懷抱、練習進入世界時的情感依附對象。
.想實踐環保,又難以割捨便利時尚的生活和投射情感的物件?看看「碳對話」和「轉型城鎮」計劃如何面對人心的矛盾,拓展了環保工作的深度與進展。
.常常會聽到動物或植物說話?你可能是「邊界人格」(Borderland Personality)者,肩負著維繫人類與自然平衡的靈性任務。
生態心理學所引入的活水,將滋潤我們面臨環境危機而僵住的大腦,讓人的心靈再次與大地共振,也使大地的心靈重新復甦。
誠摯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范欽慧(作家、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節目主持人)
陳玉峯(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山林書院創辦人)
陳曼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監事)
張達人(仁慈醫院身心科醫師暨執行長、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黃盛璘(園藝治療師、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理事長)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
賴榮孝(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我們是生態的一部分,在碰到矛盾的時刻,只要回到生命的原點來正視,總能找出方法來平衡。──陳曼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監事)
我極為樂意推薦這本好書,這才是真正的全境生態學!──陳玉峯(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山林書院創辦人)【導讀】重要的徵兆 陳俊霖
【推薦序】為地球把脈,也成為地球的脈動 蔡怡佳
推薦語
關於編輯與作者群
引言
第一部 脈絡
第一章 日漸黑暗的角落:具體探索變遷中的全球氣候
第二章 「雪變少了」:人與環境間轉化關係的敘事記錄
第三章 罹患愛滋的蓋婭:以免疫系統之喻重新連結人類與生態系統的自我再生
第四章 渴望為人:療癒地球,進化自己
第二部 非人類及超越人類/異於人者與甚於人者
第五章 無意識之生態學
第六章 憶起忘卻的語言
第七章 尋回守護精靈
第八章 生態心理學與教育:兒童早期教育的地方素養
第三部 後現代主義觀點
第九章 幻想之生態學:生態精神分析及三種生態學
第十章 拉岡會去露營嗎?尋找生態自我的心理治療
第四部 如何是好──可能的未來
第十一章 生態親密關係
第十二章 全球危機中轉化的政治
第十三章 「心與靈」:轉型運動中的內在與外在
第十四章 「萬一那是真的……」
第五部 做些什麼──具影響力的態度
第十五章 回到大自然,然後又回到辦公室
第十六章 否認、犧牲及生態自我
第十七章 脆弱的認同感與消費:運用「碳對話」改變人們與「物品」的關係
第十八章 自然改變計畫
第六部 該怎麼做──臨床實務
第十九章 「無不治」:走向生態式的療法
第二十章 危險邊緣:修復心靈幹細胞
【附錄一】索引
【附錄二】參考書目
【附錄三】延伸閱讀
书名简译 : 失灵的大地:生态心理学的反思与实践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