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臺灣雜糧作物 第二冊 雜糧作物的機能性成分與加工利用

US$22.10

【作者: 江文章,鍾成沛,賴喜美,張永和,黃北辰,施明煌,蘇梅英,陳宏彰,陳裕星,施純光,鄭世政,蘇南雄,邱義源,李敏雄,施明智,蔡昭明,林麗雲】
【出版社: 財團法人豐年社附設出版部】
【出版日期: 20201230】
【分類: 自然科普】
【類型: 紙本印刷】
【ISBN: 9789869979016】

Out of stock 無庫存

貨號: 9789869979016 分類:

Description

新編臺灣雜糧作物 第二冊 雜糧作物的機能性成分與加工利用

  雜糧的定義相當廣泛,即指主食外的糧食、雜食或相關作物,自過去至今之時空環境、產業組成、市場結構或消費者需求等層面變化,雜糧之利用早已跨足生質燃料、生醫產品及化工材料等領域,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資源。

  

  雜糧作物的相關產品大致可區分為直接食用產品或是半成品,因雜糧食物可提供人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等基本營養素,因此屬於基本、普遍且安全之產品,在傳統食品加工時也有許多形態、顏色、外觀、口感等多樣化之特性。傳統加工食品,諸如豆腐、豆漿、沙拉油、花生油、麻油、地瓜粉、蜜豆餡、芋圓、冬粉或花生糖,均是目前市場廣大且民生必需之品項。隨著時代更迭,精緻加工食品或休閒食品紛紛出現,而特定的雜糧被應用在固有的養生藥膳中,如薏仁之於四神湯,還有來自西方的洋芋片、早餐穀片以及各式各樣的堅果食品,可見雜糧長年來廣受食品業者歡迎,深植消費者心中,具有廣大的市場。

 

  在保健食品方面,雜糧作物亦屬常用之素材。榖類作物長久以來就被用於製作保健發酵品,如各種飲用酵素或健康醋,且因其中含有諸如膳食纖維、菊糖等成分,被認為是重要的益生源(prebiotics),或稱為益菌生、益生質,因此腸道內益生菌就可正常生長,藉此促進腸道健康。當下的保健產品市場中,許多產品如發酵乳、優酪乳、乳酸菌粉等,均使用該種素材做為基底。

 

  除此之外,為因應養生保健的風潮,許多廠商結合雜糧與中草藥,利用各種農藝、加工或物理化學方式發展出不同的產品,將特定的機能性成分加以萃取、純化,配合粉劑、膠囊錠狀食品、飲品等形態,藉配方設計將之導入保健食品製造,如目前的芝麻錠、紅豆水、薏仁水、啤酒酵母或γ—胺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等。

 

  中醫的理論具醫食同源的概念,很多雜糧在《本草綱目》(李,1596)中均被提及,如甘藷「味甘性平,又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有補脾胃,養心神,消瘡腫之功效。」、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痹者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泄瀉、水腫用之。」或是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均是東方醫學食補觀念的精華所在。本書即以此為本,綜整雜糧作物中具有的生理活性成分,加以系統性地論述各種雜糧對於人體之益處。

 

本書特色

 

  ‧集合國內14位農業領域專家學者組成編輯委員會,選定臺灣重要的21種雜糧作物,進行深入的介紹與分析。

 

  ‧以第一冊21種雜糧作物為基礎,進一步精選出13種雜糧,加以分析其組成分與機能成分以及加工利用方式,與保健機能產品之研發等。

 

  ‧有別於學術性書籍艱深又難以理解的書寫方式,本書具參考性、教育性、知識性及實用性,提供對此議題有興趣之國人一個了解雜糧的新知識管道。

书名简译 : 新编台湾杂粮作物 第二册 杂粮作物的机能性成分与加工利用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新編臺灣雜糧作物 第二冊 雜糧作物的機能性成分與加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