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道德情感論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目錄出版緣起
道德情感論改版譯者序─兼導讀
告讀者
第一篇 論行為的合宜性
第一章 論合宜感
第一節 同情感
第二節 論彼此同情的快感
第三節 論我們按照他人的情感與我們的情感是否相合,評論他人的情感合宜與否的方式
第四節 續前節
第五節 論可親與可敬的美德
第二章 論各種感情合宜的程度
引 言
第一節 論源自身體的感情
第二節 論源自特殊的想像偏向或習性的感情
第三節 論不和樂的感情
第四節 論和樂的感情
第五節 論自愛的感情
第三章 論處境的順逆對人類評論行為合宜與否的影響
第一節 雖然我們對悲傷的同情感通常比對快樂的同情感
更為強烈,但悲傷的同情感通常遠遠不如主要當事人自然感覺到的悲傷那般強烈
第二節 論雄心壯志的根源,以及地位差別
第三節 論欽佩富貴與藐視貧賤的心理傾向腐化我們的道德判斷
第二篇 論功勞與過失;亦即,論獎賞與懲罰的對象
第一章 論功過感
引 言
第一節 凡是看起來當受感激的對象,似乎都該受獎賞;同樣的,凡是看起來當受怨恨的對象,似乎都該受懲罰
第二節 論當受感激與怨恨的對象
第三節 如果施惠者的行為未獲讚許,則受惠者的感激便很少會有人同情;相反的,如果加害者的動機未受譴責,則受害者的怨恨便不會有人同情
第四節 前幾節的要點重述
第五節 功過感的分析
第二章 論正義與仁慈
第一節 這兩種美德的比較
第二節 論正義感、自責感,並論功勞感
第三節 論自然女神賦予心靈這種構造的效用
第三章 論運氣如何影響人類對於行為功過的感覺
引 言
第一節 論運氣所以有這種影響的原因
第二節 論運氣的這種影響的程度
第三節 論這種感覺出軌的終極原因
第三篇 論我們品評我們自己的情感與行為的基礎,並論義務感
第一節 論自許與自責的原理
第二節 論喜歡受到讚美,相對於喜歡值得讚美;並論害怕受到譴責,相對於害怕應受譴責
第三節 論良心的影響與權威
第四節 論自欺的性質,並論概括性規則的起源與應用
第五節 論概括性道德規則的影響與權威,以及這些規則應當被視為神的法律
第六節 在哪些情況下,義務感應當是我們唯一的行為原則,以及在哪些情況下,它應當獲得其他動機的讚許
第四篇 論效用對讚許感的影響
第一節 論合用的外表賦予所有工藝品的美,並論這種美的廣泛影響
第二節 論合用的外表賦予人的性格與行為的美,並論這種美在何等程度內可以被視為讚許該性格或行為的一個根本要素
第五篇 論社會習慣與時尚對道德讚許與譴責等情感的影響
第一節 論社會習慣與時尚對美醜概念的影響
第二節 論社會習慣與時尚對道德情感的影響
第六篇 論好品格
第一章 論個人的性格中影響其自身幸福的那一面,或論審慎
第二章 論個人的性格中影響他人幸福的那一面
引 言
第一節 論自然女神依何種先後順序把哪些個人託付給我們注意照顧
第二節 論自然女神依何種先後順序把哪些社會團體託付給我們幫助
第三節 論博愛
第三章 論克己
第六篇的結論
第七篇 論道德哲學體系
第一章 論道德情感的理論應該探討的問題
第二章 論各種說明美德之性質的學說
引 言
第一節 論主張美德以合宜為本的學說
第二節 論主張美德以審慎為本的學說
第三節 論主張美德以慈善為本的學說
第四節 論善惡不分的學說
第三章 論各種關於讚許之原理的學說
引 言
第一節 論主張讚許之原理本於自愛的學說
第二節 論主張讚許之原理本於理性的學說
第三節 論主張讚許之原理本於感覺的學說
第四章 論不同的作者處理道德實務規則的方式
亞當.史密斯年表
索引
书名简译:道德情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