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行政組織法論
作者的專長為公法學,主要講授行政法、地方制度法、環境法、憲法,本書融合其多年研究心得,為其行政法首部力作。
憲法權力分立原則及基本權利與基本國策等價值,係行政組織設計的框架,並由立法者與行政者作為進一步的決定。早期的典範為傳統科層式體制,近年則興起公共管理、新治理、新公共服務等改革風潮,而背後則是現代專業分殊化、資訊繼網絡化、後現代化、全球化等當代政經社文的構造變遷。本書的特殊性,在於典型的法律釋義學努力外,並銜接到相關公共行政的治理理論與政經社文變遷的討論,內容非常豐富和詳盡。
作者指出,「我國行政法多繼受德國法,而且係以德國通用教科書為主要的參考」,本書不僅論述台灣行政組織現況,對於德國相關的學理,亦多所引入,絕對是國內最好的行政組織法必讀的經典。第1章 緒論:行政組織法的任務與議題
1. 概念與範疇界定
2. 寫作的限制
3. 行政組織之形式/法制面議題
4. 行政組織之實質問題
5. 傳統行政法學研究不足
6. 向來的成果,以及陳水扁總統政府改造委員會當作一個新的研究起點
7. 本書之寫作目標、方法與章節安排
第2章 開放的行政組織概念:憲法學與公共行政學門的整體觀察
1. 前言
2. 憲法之行政組織規定
3. 政策形成空間
4. 行政組織之改造當作政治改革
5. 結語
第3章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的任務與體系:德國法之比較
1. 前言
2. 關於行政機關的設置/裁撤的基本考量:行政任務
3. 行政組織的建制原則
4. 行政權與立法權之權限劃分:行政組織基準法之規範事項與規範密度
5. 行政機關之類型與名稱
6. 行政機關之分級
7. 「附屬機關」、「附屬機構」、「地方分支機關」等之界定:地方自治保障為主的觀點
8. 其他議題
9. 結語
第4章 地方化:政府改造聲中之中央與地方關係
1. 前言
2. 現行規定與實際情形
3. 中央與地方間關係的定位思考
4. 我國之省思
5. 結語
第5章 行政任務民營化之研究:德國法的觀察與我國的省思
1. 前言
2. 行政任務民營化的分類
3. 來自憲法的要求
4. 我國法之省思
5. 附論:由行政任務民營化之議題檢討省思政治理論與公法學之對話可能
6. 結語
第6章 論機關之獨立化
1. 前言
2. 爭議點
3. 比較法之觀察
4. 我國法之省思
5. 結論
第7章 德國機關「分權化整體責任」改革之研究:兼論我國行政法人的設計
1. 前言
2. 德國「新治理模式」,以及補充介紹源頭之英美國新公共管理的相關概念
3. 德國之採行情形
4. 主要內容之分析
5. 德國預算法制之修改
6. 我國的省思
7. 機關分權改革與公法人的異同
8. 結語
9. 附錄:報告人回應
第8章 德國公法人之研究
1. 前言
2. 德國「公法人」的意義與要素
3. 公法上之社團法人
4. 公法上之財團法人
5. 公法上之公營造物法人
6. 德國公法人作為我國政府組織的一個選項的特色與選用考量
7. 結論
第9章 行政法規衝擊評估的意義與限制:德國法的觀察
一個擴大的引言:關於流程性組織之改造
1. 前言
2. 德國向來以迄1995年為止所建立的理論與制度
3. 1995年以後的發展
4. 我國的省思
5. 結語
第10章 德國聯邦政府組織簡介:兼論我國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
1. 概說
2. 德國聯邦政府有關的憲法規定
3. 實際情形
4. 對我國之啟發
5. 關於行政院秘書處
6. 結語
第11章 部會整併規劃:「環境資源部組織調整規劃報告」政策建議書
1. 前言
2. 組織職掌
3. 組織結構
4. 業務調整情形
5. 環境資源部於業務調整後,單位及原來配置之合理性?
6. 其他
第12章 「行政機關」、「委託」、「委任」、「委辦」、「受委託執行公權力」之意義
1. 前言
2. 行政機關/行政內部單位之區別
3. 委辦事項
4. 行政委託與行政委任
5. 委託行使公權力
6. 結語
第13章 結語
附錄
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現況與展望
1. 前言
2. 現行中央政府體制以及相關制度
3. 現行體制的由來:當初的憲政選擇與轉變風貌
4. 現行體制的優點與缺點
5. 未來的修改議題
6. 結論
7. 附論:台灣雙首長制之下行政的實際運作情形(2000/5~2005/2)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