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跨界跨代的台灣研究:北美台灣研究學會(NATSA)二十年
北美台灣研究學會是從台灣的民間出發,在台灣研究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扮演開創的角色;它就像一般的學術研討會,儘管二十年來的運作主力,不是學術地位穩固的資深教授,而是以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為主,但學會會員的台灣共識,卻凝聚了學會知性和感性的集體力量。
本書以鮮活的主題,串起北美台灣研究學會的歷史,卻不是刻板單調的編年記事,而是以各種主題呈現北美台灣青年研究學者的學思歷程和著述成果,探討台灣研究在知識社群的定位,也深入反省社會運動和學術運動的關係,不但為歷史留下記錄,也為後生提供典範。
序 言
跨世代的新旅程:一項嚴肅的籲求/黃煌雄
前 言
自己的歷史自己寫/潘美玲、林繼文、張隆志、楊孟軒
第1章
建構台灣與全球的台灣研究:兼談NATSA 的特性與貢獻/蕭新煌
第2章
生生不息的台灣研究:從NATSC 到NATSA(1994-1999)/林繼文、潘美玲
第3章
新史學典範與知識社群的追尋:寫在NATSA二十週年/張隆志
第4章
反抗國家、重構社會到積極自省:北美台灣研究學會論文主題的考察(1995-2014)/林子倫、江俊宜
第5章
社會運動╳學生運動╳學術運動/侯志仁
第6章
十年之後:北美台灣研究學會的困境與轉變(2004-2009)/黃丞儀、曾薰慧
第7章
遠距溝通下的革命情感—NATSA 學術語言的世代差異/李宜澤
第8章
對台灣研究“So What” 問題的深思:從北美學術市場結構反省NATSA 發展策略/謝力登(Derek Sheridan)、梁志鳴
第9章
改革、耕耘、蓄勢待發: 邁向北美台灣研究的第三個十年/楊孟軒
第10章
行動公民、網路世代與台灣研究的未來/許菁芳、涂豐恩、鄭肇祺
附錄1 NATSC 的成立:首屆會長的回憶/林佳龍 (台中市長)
附錄2 NATSC 發起人名單
附錄3 1994-2016 年歷屆「北美台灣研究學會」開會地點、主題、會長(現職)
附錄4 NATSC 組織章程(1996年)
附錄5 NATSA 組織章程(2002年修訂版)
附錄6 NATSA 登記為非營利組織的文件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