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本書: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了解書的架構,重新認識一本書

US$27.09

【作者: 】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 20210701】
【分類: 社會科學】
【類型: 紙本印刷】
【ISBN: 9789863599692】

貨號: 9789863599692 分類:

Description

如何做一本書: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了解書的架構,重新認識一本書

從手抄本到電子書,從序到封底推薦語

因應印刷技術、讀者需求,做一本書需要哪些構件?

 

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

解剖一本書,認識書的架構,開發閱讀新樂趣

 

  ◎書衣原本的作用竟然是包裝紙!

  ◎該不該先讀序?會不會爆雷?

  ◎要依照目錄上的順序看書嗎?

  ◎題辭、獻辭與書的內容有什麼關聯?

 

  書是各種知識與感受的載體,除了主要的文本,組成一本書還有哪些構件?

  它們被創建的時空背景是什麼?人們又是如何拼架起一本本實體書?

 

  將一本書解剖開來會是什麼樣子?

  在正文周圍,不論在頁面上點綴邊緣,或是在書首、書尾包夾正文,

  還存在著十多種其他副文本:序、頁碼、書眉、獻詞、註腳、版權頁和勘誤表,

  它們各有特色與生動的發展過程。

 

  而書本封面雖然印著作者大名,但每一本書都是一連串合作的總和:

  出版者、編輯者、印刷者、設計者,甚至律師、圖書館員,

  眾人成就了一本又一本由傳統與創新的概念堆疊出來的讀物。

 

  本書是一趟書籍史的豐富之旅。

  將書拆解,利用二十二個章節,述說每個書本構件的故事:

  從標題扉頁到封裡頁;從書衣到索引,以及中間幾乎所有環節;

  涵蓋的歷史範圍,從手抄本、印刷術發明、紙本書普及,討論到數位時代。

  盼能提供新的視角,重新認識這些隱藏在書本中、我們視而不見的元素。

 

本書特色

 

  翻開《如何做一本書》,你會看到許多珍貴的圖片,以及註解、參考資料。乍看之下會以為是一本嚴肅的學術書。其實不然。

 

  細讀行文,會發現這本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企劃出版的書,是一本些微的學術味,加了英式幽默與慧黠的書。用意是告訴讀者,每一本你捧讀在書上的書,為什麼除了正文之外,還需要這麼多配件(書衣、序、引言、獻詞、目錄、版權頁等等)?是哪些因素促使這些配件出現?而所有這些配件對閱讀與理解一本書有哪些幫助?

 

  為了說明組成一本書的「配件」史,本書集合印刷術、書籍裝幀、文化史、文學史領域的專家,也讓這本書與先前台灣書市曾經出版過的、談書的歷史的書大不相同。

 

  其他書多半以年代作為區分,談書籍隨著印刷術的演進所產生的改變。本書既是書籍的配件史;也像是把一本書從裡到外解剖開來,看組成一本書需要哪些內容。

 

  於是我們會讀到許多有趣的描述:

  【關於序】序是自相矛盾的體裁,出現在主文本之前,但往往在文本完成後才寫成。

  【關於書衣】書衣到底是什麼,是可丟棄的包裝紙?還是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關於目錄】你會從哪裡開始讀一本書?很可能你翻開這本書,略過引言,翻到目錄,挑了某一章開始讀。有可能是這一章,也可能是其他章。也許,就在來來回回之間,你看完了整本書,不是從頭讀到尾,但是按照你自己選擇的路徑。

 

  閱讀本書,可以瞭解這些圍繞正文而生的配件對閱讀一本書有哪些幫助之外,還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出版產業鏈——內容提供者(作者、編輯)、製造商(印刷、裝幀設計)、通路(書商)——如何通力合作,將一本書詮釋到位,送到讀者手上。《如何做一本書》忠實呈現書是集體智慧的結合體,且還在進化中。

 

推薦人(按姓氏筆劃排序)

 

  吳卡密(舊香居店主)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發起人)

  李靜宜(東美文化總編輯)

  陳蕙慧(資深出版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推薦好評

 

  「引人入勝的『書籍解剖史』……每位作者都找到自己的一套比喻語彙,用以描述書本構件與正文之間的關係。」──詹姆斯.華德(James Waddell),《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唐肯和史密斯用一篇別具自覺的序文為本書建立背景脈絡,不必花多餘時間闡述各章大意……因為在如此巧妙的編輯之下,毋須為本書多置一詞,各章感覺皆與彼此合作無間。不論從全書或者單章來看,本書皆為我們揭示了這個隱晦領域裡的精采故事。」──尼可拉斯.奈斯(Nicholas D. Nace),「藏書家」(The Book Collector)網站

 

  「本書想必會成為實體書研究者的標準參考書。書目學新手會喜見書中明晰的寫作風格,經驗更老到的讀者,則會珍視書中博學的深度和原創性;不論新手老手,都會讚賞這本書的新奇架構。眾位作者鼓勵我們從構件的角度思考一本書,讓我們得以用全新視角去看那些無比熟悉的事物。」──傑克.林區(Jack Lynch),羅格斯大學紐瓦克分校(Rutgers University, Newark)教授

书名简译 : 如何做一本书:书中的每个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了解书的架构,重新认识一本书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如何做一本書: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了解書的架構,重新認識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