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密碼:為什麼我們總是怕黑、怕鬼、怕獨處?

US$18.22

  • 作者:瑪姬‧克爾
  • 譯者:蕭美惠,林奕伶,楊琇玲,陳筱宛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6/08/11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ISBN:9789864770656
貨號: 9789864770656 分類:

Description

恐懼密碼:為什麼我們總是怕黑、怕鬼、怕獨處?

★Amazon 4.5顆星好評、《華爾街日報》《出版家周刊》《華盛頓郵報》盛讚★
從懼高到怕黑,從鬧鬼地帶到犯罪天堂
解密總是讓你我心驚膽跳的內在機制
一趟令人大起雞皮疙瘩、卻又深陷其中的恐懼心理學之旅!

  什麼事情會令你感到恐懼?
  一個人走夜路、從身邊飛過的蟑螂,還是遠方模糊的人影?
  然而我們又為什麼愛看恐怖片、玩雲霄飛車、去鬼屋探險,
  偏要讓自己嚇破膽?
  究竟哪些因子左右了我們的恐懼?
  恐懼又如何反映出不為人知的自己?

  恐懼的背後,有著令人又愛又恨的謎團,
  既令我們避之唯恐不及,卻又情不自禁深受吸引!

  一名任職於美國著名鬼屋ScareHouse的恐懼社會學家,
  為了探討人性中的恐懼之謎,並鑽研如何讓鬼屋的恐怖更上層樓,
  造訪了世界各地的駭人景點,
  包括在紐約116層高樓的邊緣漫步,在日本的自殺森林裡探險,
  在廢棄的監獄過夜,被銬上手銬在漆黑的坑道裡爬行……

  從這些震撼的經歷中,逐一探索這些恐懼如何觸發我們的生理機制,
  又如何觸動我們的心理感知,
  恐懼造成的刺激又如何帶來不可思議的愉悅──

  ◆與其他人一起參與,會讓恐懼的效果加乘
  看著牙醫鑽別人牙齒時,自己也會感覺到椎心之痛,
  與他人一起乘坐雲霄飛車、觀看恐怖電影時,
  更會被其他人的嘶吼、尖叫與淚水,被推上恐怖的高峰!

  ◆破壞平衡機制,讓我們的全身器官處於不確定
  刺激性遊樂設施透過重力加速度、擾亂方向和平衡,
  讓我們的身體感到困惑而發出警報,
  進而產生暈眩感、失重感、內臟「下墜感」等恐慌發毛的感受。

  ◆恐怖谷理論:像人像到一個程度,就會讓人反感害怕
  我們喜歡絨毛玩具、機器人這些與我們相像的事物,
  並容易向它們投射情感;
  但是當它們像人像到某個特定程度之後,
  我們的大腦就會產生反感、逃避甚至恐懼!
 前 言 窺探恐懼的冒險之旅

Part I 生理上的戰慄
第一章 從數十公尺高空俯衝而下
──失去控制,反而解放壓抑

第二章 在一百一十六層樓的邊緣漫步
──當恐懼火力全開,其他的感官都將失去作用

Part II 心理上的驚恐
第三章 伸手不見五指的監獄
──我們害怕的不是黑暗,而是與人隔絕

第四章 怪聲、白影、不明物體
──鬼怪真的存在嗎?

第五章 從凶宅到日本鬼屋的挑戰
──大起雞皮疙瘩的場景與角色連結

Part III 真正的恐懼來自何處?
第六章 當死亡如此靠近
──在自殺森林裡的沉思

第七章 暴力攻擊下的顫抖
──高犯罪率地區的創傷反應

Part IV 創造恐懼
第八章 比鬼屋更恐怖的恐懼實驗室
──既然無法戰勝,就去學習接納

後 記 克服恐懼,活出充實的人生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恐懼密碼:為什麼我們總是怕黑、怕鬼、怕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