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地方社會:多重地方認同下的社群性與社會想像

US$18.22

  • 作者:黃應貴,陳文德,李威宜,呂玫鍰,莊雅仲,張正衡
  • 出版社:群學
  • 出版日期:2016/10/12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ISBN:9789869280372
貨號: 9789869280372 分類:

Description

21世紀的地方社會:多重地方認同下的社群性與社會想像

擺脫舊的學術實作與思考慣習
以細緻的個案研究作為建構新知識
以及為臺灣社會尋找出路的堅實出發點

  這世紀以來,由於新自由主義化的前提--網際網路、交通及溝通工具的快速發展,使得人、物、資金、資訊的流通加速,造成既有社會組織的沒落,以及個人先於群體的存在。這導致地方社會的沒落與解體。

  但另一方面,透過人、地、物、事的互動過程,當代人往往建立了多重的社群性(sociality)群體。

  這種立基在個人基礎上的流動、多重而不穩定的群體,之所以可以成為地方認同的對象,往往來自成員共同的社會想像,以及納入更大的區域體系、乃至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再結構,所帶來了文化再創造,使其區域性的活動群體有了共同的社會想像之文化基礎而成了地方認同的對象。

  當然,這發展往往會造成多重的新地方認同及地方形成的個人化趨勢。
 導論
多重地方認同下的社群性及社會想像/黃應貴

第1章
根莖狀的社區:新自由主義下的日本地方社會/張正衡

第2章
厝邊隔壁、巷弄生活與住居倫理/莊雅仲

第3章
當代地方社會的面貌:以一個卑南族聚落空間的發展為例/陳文德

第4章
想像、體驗、與儀式再結構中的地方社會/呂玫鍰

第5章
織襪人的地方/李威宜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21世紀的地方社會:多重地方認同下的社群性與社會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