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一)

US$21.83

  • 作者:楊玉君,洪瑩發,温宗翰
  • 出版社:豐饒文化
  • 出版日期:2016/11/11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ISBN:9789869333719
貨號: 9789869333719 分類:

Description

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一)

  《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共收錄16篇論文,為2014年「航行與定錨: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會後修訂之論文集結。本書包含有「民俗學與無形文化資產」、「民俗學學科發展探究」、「民俗學者與民俗學刊物」、「民俗學與民間信仰研究」、「民俗學與信仰空間分析」等五大主題類型。
  
  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之辦理,乃為提供臺灣民俗研究領域青年發表論文、相互切磋之平臺,由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中正大學媽祖文化研究中心、豐饒文化社等單位合力籌措規劃,期許藉此累積臺灣民俗學發展之能量。
  
  本書付梓,期能給予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共構未來之想像,也提供社會大眾得以認識臺灣民俗學,亦希冀藉此長期穩定辦理青年會議,從各類型研究題材與關懷中,日漸形塑累積深入嚴謹且充實豐富的學科路徑及方法,讓臺灣民俗文化價值觀,健全地在當代社會中被理解、互動與交流,乃至於促成臺灣民俗學體制化得能健全發展。主編序   楊玉君
導言        溫宗翰

▌民俗學與無形文化資產
誰來申請傳承人?從兩件「非物質文化遺產」爭議看文化資產保護的問題        林敬智
當民俗成為文化資產:論當前國家政策對民間信仰的介入與影響        溫宗翰

▌民俗學學科發展與理論
戰後臺灣民俗研究的發展歷程及展望:邁向臺灣民俗學之路        林承緯
技藝、認同與美國民俗學    盧佳慧

▌民俗學者與民俗學刊物
旨趣與權力:日治晚期《民俗臺灣》的知識政治學解析        蔡昇德
民俗再發現:戰後初期《臺灣文化》表述之文化主體性        卓佳賢
臺灣民俗學研究典範—以劉枝萬、陳奇祿為討論對象    劉韋廷

▌民俗學與民間信仰研究
貓鼠相告作品在民間俗曲中的地位與價值        李淑如
澎湖七夕節俗與女性民俗文化    周舜瑾
雲林地區白沙屯媽祖聯誼會的發展與變化        吳家銓
探討臺灣中南地區犬崇拜及造型分析        周慈吟
金面媽祖駕返臺北城-北臺灣媽祖文化節十年觀察        林全洲
厲鬼變正神-論後龍赤土崎「媽靈宮」大眾媽信仰的變異    蔡承甫
流言的興起與沉寂-豐原地區城隍雙包案研究        林纓宣

▌民俗學與信仰空間分析
金門傳統聚落領域空間之界定:以遶境鎮營為概念        林建育
想像的防禦-澎湖七美民宅照牆初探        林俞彣、林明美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臺灣民俗學青年論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