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為何建制民族誌如此強大?:解碼日常生活的權力遊戲 「……那張重大傷病卡會將已付的部份負擔退錢回來,我同事說呼吸器要裝二十一天以後才能申請,我算一下我爸開刀到今天是十七天,剩四天就可以申請,我要求四天後再拔!要不然我的經濟負擔好重!」
「你爸嘴巴那條管子是放到你爸爸的氣管,你想想一般人被東西嗆到就很不舒服,何況你爸爸嘴巴的管子那麼粗 …… 不能因為家屬的要求漠視個案的舒適,且你的要求是用你爸爸的痛苦來減輕你的負擔! 」(本書第六章)
你是否有過那些時刻,
在職場生涯、人生關卡的階段裡,
經歷尷尬、難為、困窘,無奈與無力感頓由心生,
才驚覺自己被困在一場權力遊戲之中,而且是那隻被打的怪。
權力無息無影,
卻能在日常建起一套人人都難以逃脫的制度,
與相對應的機構。
透過一則則動人、精彩的建制民族誌,
我們更容易看見真實生活裡的權力關係如何建立、角色支配關係如何扭曲,
重新檢視工作現場裡的文本立場、現行制度下的角色為難。
從常民生存的夾縫, 探問反抗的可能
建制民族誌主張研究要從常民的日常生活斷裂經驗出發,看見與探究工作的細節(包含工作知識與工作流程),對協調人們行動的社會關係進行解碼,揭露不平等之由來,進而找到改變現狀的關鍵,促成改變。
傳統社會學往往也從人們的困擾經驗出發,但強調擺脫個人主義式的思考方式,發揮社會學的想像,將問題的定位從個人的困擾提昇到公共議題的層次,讓人們的知識與理解超越他們的日常生活,進而才能帶來改變的可能。
建制民族誌從斷裂出發的提問,讓在實務工作中迷惘、困惑、憤怒、矛盾或困頓的經驗找到出口,而探究建制的過程,則讓這些經驗轉化成為對體制的重新理解,這種重新理解提供了工作者在體制內反抗的基礎。
本書精選的案例出自醫療社會學、社工、護理、教育和性別等領域,是國人以建制民族誌分析本土案例的第一本合集,更是建制民族誌在台灣落地生根的一個里程碑。
好評推薦
閱讀此書,饒富趣味,許多故事都非常吸引人,隨著作者的腳步,一步一步看到專業人士、案主、文本、組織之間的張力/矛盾,像看連續劇一樣,很希望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王宏仁(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教授)
認識建制民族誌的理論內涵和方法論之主張,(…)能讓自己加強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提升探究的視野,看見社會建制權力的幽微運作,產生洞見。--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教授)
這本合輯是台灣建制民族誌發展與個案討論的一個里程碑。 --高雅寧(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副教授)
推薦序 比紮根理論還更紮根的建制民族誌 王宏仁
推薦序 建制民族誌,透過研究拆解建制 游美惠
推薦序 藉由建制民族誌反思教育工作者的斷裂經驗 高雅寧
序言 桃樂絲・史密斯(Dorothy E. Smith)
導讀 建制民族誌在台灣的現況與發展 王增勇
第壹部 斷裂與建制
第一章 許可依
家暴社工為什麼要「演戲」?高危機實務場上的斷裂經驗
第二章 程婉若、王增勇
當愛情變成案情:性侵害後續追蹤機制的建制與斷裂
第三章 郭姵妤、王增勇
阿珠上班去:重新看見精神醫療機構化下消失的「人」
第貳部 看見/看不見的工作
第四章 陳正芬、王增勇
正式/非正式照顧的協作:家庭外籍看護工進入護理之家
第五章 黃綉雯、張恒豪、唐文慧
「不被看見」的照護:特殊教育助理員的勞動
第六章 張麗珍、黃明華、齊偉先
醫療專業的順從與反抗:呼吸治療與科技物的關係網絡及建制
第參部 文本中介的支配關係
第七章 梁莉芳
文本作為支配關係的中介:外籍居家看護聘僱需求評估的雙重協作
第八章 林昱瑄
追求教學卓越/拙劣?KPI如何治理高等教育
第九章 廖珮如
工具人的日常:性平承辦人的建制位置
第肆部 理論、對話與實踐
第十章 齊偉先
建制民族誌「為何」書寫?探索建制民族誌的系譜、方法特質與挑戰
第十一章 王增勇
你聽不懂我的恐懼:建制民族誌在社會倡議的運用
各章原出處
關於作者群
书名简译 : 为何建制民族志如此强大? :解码日常生活的权力游戏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