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心理學與理心術:心靈的社會建構八講
心理學不能夠老是以為可以討論「心裡面」的東西,而是需要用人的周邊事情來幫助我們理解「心」,才可以把「心理」的話語說清楚。──宋文里
當主流心理學社群熱衷仿效物理學建立「標準情境」來研究人的心智運作模式時,作者宋文里教授不以為然,另闢蹊徑。他從後現代社會建構論出發,引領我們從日常話語溯源,檢視個人與天地、與他人、與自己的關係,試圖勾勒出我們文化脈絡下的「心靈」真貌。
「心」,象形字,畫的是心臟,漢字裡有大量以「心」為部首的字,意味什麼?
「靈」,若將之拆解,會發現是「巫師念咒(三個口)祈雨」,這種遠古時期再自然不過的天人溝通,為何現代人對它的態度是欲拒還迎?
這個「欲」的主體,也就是山谷的「谷」字,到底又是指什麼?問題又來了。
再看看「愛」,從古文來看,是上下兩隻手抓著心,這是我們理解的「愛」嗎?古時中國人會對人說「我愛你」嗎?
在這本書裡,宋文里試圖建構一種「詩學為體,科學為用」的心理學,他回到語言的最初,用嚴謹的語源學態度抽絲剝繭,發現在漢語語境下的「心靈」之學,更像是一種「理心術」,是關乎「性命」、「天道」的學問,從來就不只是「心裡面」的學問而已。「生活中無處不是心理學。心理學的核心概念『自我』,其所在之處正是『散布在人的周遭』。」。
本書由2015年宋文里以「心靈的社會建構」為題的八堂講課內容錄音稿謄錄改寫。宋文里將他的所知渾身解數地作生活化的表達,與學員作精彩的激盪。本書在相當程度上保留了課堂雙向對話的原貌,盼課堂師生共同建構出的論述,能引動更多人對生活與意義的省思。
本書特色
◎「上追甲骨文,下探時髦語」的心理學,生動、白話,充滿博學又幽默的文化知識。
◎以後現代社會建構觀點,試圖勾勒更貼近我們文化與生活的心理學:形成一種「詩學為體,科學為用」的「理心術」。
盛情推薦
李維倫/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翁士恆/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副教授
楊 蓓/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副教授
趙文滔/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伴侶諮商與家庭治療師
顧瑜君/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
(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成書緣起
謝辭
【閱讀序一】聽這門課:把話說下去/高郁絜
【閱讀序二】讀這本書:心理詩學革命/冷尚書
【開場白】「詩學為體,科學為用」的漢語心理學
【導 論】本講堂的開場機緣
【第一講】社會建構論在現代漢語心理學中的來龍去脈
【第二講】「心理學」與「理心術」
【第三講】「心」的社會建構:關於「我知、我懂」的重新思考
【第四講】「靈」的社會建構:理心術和靈(巫)術的本體論與方法論問題
【第五講】實情與所感:「情」、「感」的社會建構
【第六講】你、我與他者:關係與倫理的社會建構
【第七講】男男女女:性、情、欲及母權的社會辯證
【第八講】忠與恕,好人與小人:這還只是心理學嗎?
【附 錄】參考書及延伸閱讀書目
书名简译 : 心理学与理心术:心灵的社会建构八讲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