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發展與挑戰
當1950年圖靈測試成功後,機器智能同人類智能發展,帶起人與動物、有機體與機器、物質與非物質界線的模糊與認識論的轉向。隨著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技術發展,理性思考或思考能力的人類特徵不再獨一無二,掀起人類主體性或身分定義的後人類討論。除了對人類存在的再思考外,人工智能也為教育帶來美麗的前景,包括提高教學效能、創造高質量學習環境、開啟個人化與客製化的適應性學習機會;但同時人工智能也帶來學校教育集體關係轉向個人化、高等教育知識生產市場化、培養參與者與關懷者以及啟發者的教師角色、學校教育教學虛擬化與學習評估高效化的轉變。本書提供人工智能的後人類思考,繼而從高等教育、師資培育和學校教育各方面進行探討。目錄編者序 iii
1. 教育如何辨識與面對AI:從圖靈測試談起 蘇永明 1
2. 萬物之靈勝出ChatGPT嗎?認知、情感與倫理的教育反思 簡成熙 27
3. 批判的後人類主義與當代人工智能的教育反思 游振鵬 65
4. 閱讀AI社會:以日本「社會5.0」政策為例 黃柏叡
廖于晴 83
5. 從鎖鏈、廢墟到虛擬──從後人類角度看AI時代高等教育 方永泉 105
6. AI教師跟傳統人師的競與合──兼論未來臺灣師資培育的展望 顏于智
李宜航 141
7. 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學校教與學:後人類狀況的反思 高立芸
王俊斌 171
8. 從「鍵盤魔人」到「ChatGPT」?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學校內部互動關係」之轉變:教育社會學的視角 鄭英傑 189
书名简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与挑战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