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文化超開展:共振臺灣公共領域
目錄01 緒論:文化公共領域/吳介祥
一 公民創造的領域
二 民間社群的動能
三 藉公共領域延展文化論述
四 豐富的文化公共領域生態
PARTI 記憶文化
02 文化介入與轉型正義/陳俊宏
一 追憶與轉型正義
二 困難知識與傷痕歷史
三 困難知識與人權博物館
四 困難知識如何展示與教學?
五 博物館如何與校園共學與協作:「人權樞紐模式」
六 我們與白恐的距離:「校園白色恐怖地圖計畫」
七 案例分析:「牢,既往事⸺ 蘆洲的白色故事展」
八 結論
03 文化資產教育與文化公共領域之建構:彰化南郭國小與郡守官舍群活化經驗個案/殷寶寧
一 前言
二 哈伯瑪斯「公共領域」概念與佛蕾瑟的概念翻轉
三 1990 年代開啟之文資教育倡議
四 南郭國小經驗個案
五 結語:幾個值得持續探討的概念
04 文化資產教育做為文化公共領域的契機:一個永續發展教育的想像/榮芳杰
一 前言
二 文化保存觀念的濫觴︰鄉土文化運動
三 文化資產「保存」教育的立法過程
四 「文化資產」在108 課綱中的角色
五 永續發展教育框架下的文化資產教育
六 文化資產教育現地教學的馬祖經驗
七 結語︰文化資產教育未來的永續性思考
05 戰地的文化化做為民主轉型過程中之公共領域生成的再現:金門馬祖兩地之政治社會的比較/劉名峰
一 問題意識及分析架構:以政治社會的型態研究民主轉型期之公共領域
二 再現於金馬兩地之戰地文化中的公共領域
三 結論
PART II 街市動能
06 策展行動做為文化公共討論之中介:以臺中市第二市場為例/李俐慧
一 現今都會地區傳統市場的問題與挑戰
二 傳統市場價值再思考
三 引用後博物館學、藝術介入空間概念的策展思維
四 策展行動的展開與後續效應
五 策展做為公共討論平臺的可行性
07 文化創業的公共領域:大稻埕歷史街區的都市想像與永續發展/劉塗中
一 文化創業與文化公共領域
二 以聚合觀點思考遺產詮釋、文化創業、創業敘述
三 大稻埕歷史街區的文化創業敘述
四 文化創業做為一種公共參與
五 結論
08 翻轉市街: 彰化市文化生活的內縮與流溢/高郁婷
一 前言:公共領域的在地化
二 植基傳統的公共:辨認在地生活的空間歷史形構
三 有限的現代性:拒斥社會連結的公共空間
四 文化生活的內縮與外溢:從店宅到市街
五 結論:源自傳統基質的市民場域
09 公共治理下的塗鴉: 文化表現與規範/黃意文
一 前言
二 文獻探討
三 研究方法
四 街頭性及塗鴉社群空間
五 爭奪城市:塗鴉的發展與制度規範
六 結語
PART III 策略工具
10 藝術資產進入公共領域之機制轉換:以資產評價做為手段之初探/柯人鳳
一 前言
二 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轉換的實踐邏輯
三 藝術資產進入公共領域的微觀實證
四 結論
11 How to Make a Universal Museum? Investigating on Autonomy and Accessibl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with Multisensory Interpret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Visitors / Hsin-Yi Chao
1 Introduction
2 Methods
3 Results
4 Conclusion
书名简译:文化超开展:共振台湾公共领域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