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丹麥式幸福工作法:為什麼丹麥人下午4點就下班?能高效工作、兼顧家庭又身心平衡的78個思考
デンマーク人はなぜ4時に帰っても成果を出せるのか
激發你對窮忙、爆肝工作模式的省思!
★一本全面理解工作意義、時間管理、人生目標的工作哲學書
★文化觀察家臥底丹麥的田野踏查,深入現場的第一手觀察
樂高、小美人魚雕像、離岸風電、安徒生、福利國家、Hygge……猜猜看,為什麼它們可以並列在一起?因為它們的共同點是:丹麥。
為什麼丹麥每年有薪假長達5-6週,每週工時37小時,每天4點以前下班,卻還是有壓倒性的工作產出,甚至屢獲國際肯定:兩年世界競爭力第1名,連續4年商業效率第1名,同時長據世界幸福報告國家。
由研究丹麥超過15年、長住丹麥13年以上的社會學家和暢銷作家,訪談20位以上商業人士,歸納出78個跟時間價值、人際關係、工作職涯的思維要點,回答你丹麥人幸福工作的祕密。
◆決定工作方式的不是「工作方法」,而是「人生的優先順序」
丹麥人勇於且善於取捨,為了享受與親友共度的重要美好時刻,工作時全力衝刺,並搭配彈性工時、在家工作,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
◆對失敗保持寬容,尊重彼此的「時間價值」
主管當下屬的導師,採宏觀管理,不double check,但大門永遠為員工而開;下屬不用事事請示,就能步調輕盈,激發工作責任和熱情
◆丹麥式的人際關係,如同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
方法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坦白溝通;質疑、表達意見時,對事不對人;只關注最核心的戰場;平等傾聽全員意見
◆工作不只為了賺錢,而是身分認同、自我成長
丹麥人靠著企圖心與意志力,創造出高度生產力。依興趣和意義選擇出路,正向鼓勵轉職,到老都不放棄成為想要的自己
◆日本、美國、丹麥大不同,你覺得台灣呢?
相較於美國只看成果,丹麥卻同時對過程給予高度評價。日本強調努力、忍耐,但丹麥主張不要勉強自己和別人。日本有時過分認真、沒有彈性,丹麥則是習慣邊渡橋、邊蓋橋
◆無論工作或家事、育兒,都是「夫妻共同參與的專案」
在丹麥男性不能以工作為由,放棄家事及育兒;丹麥女性也不能想當家庭主婦而放棄工作。雙方互相支持,一同貢獻社會
◎丹麥工作生活平衡的幸福金句
-透過工作更喜歡自己,成為想要的自己
-工作是充實生活的手段,所以不能因為工作而犧牲生活
-工作的目的是做出成果,而不是遵循形式、手續、規則
-能有效率的工作,是因為你已經決定了工作結束的時間
-真正的生產力,不可能來自犧牲自我。唯有無止盡的好奇及對工作感到喜悅,才能帶來創造
-能夠帶來高生產力並做出成果的人,都是工作時發自內心感覺喜悅的員工
-休息不是指上床睡覺,而是好好享受感到快樂的私人時光
本書特色
1. Hygge(快樂又悠閒)的丹麥人,如何兼得頂級幸福感×頂尖競爭力?
你想要過什麼人生?珍視什麼價值?跟丹麥人聰明決定人生的優先次序,重新兼顧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本書論述主題明晰且輔以採訪案例,容易閱讀且引發共鳴。
2. 吸取丹麥經驗,珍惜自己和別人的時間價值
即便無法投胎當丹麥人,但閱讀本書可以了解丹麥名人如何「短工時」創造「高效率」,像會議如何安排?信件管理如何可能?主管如何宏觀管理?如何順暢溝通?讓你更接近自己的幸福人生。
3. 對東亞的窮忙、爆肝工作模式的反思
作者身為習慣爆肝工作的日本人,以自身的經驗與觀點為基礎,巧妙地對比日本和丹麥的工作觀與人生觀,與日本近似的台灣人也可做為借鏡。
名人推薦
吳媛媛(著有《當個普通人也很自豪:我在瑞典生活,發現了幸福的寬度》等書)
張宇文(換日線專欄作家「反思中的丹麥小教授」、南丹麥大學丹麥高等學院副教授)
劉晉亨(瑞典劉先生)
(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想知道:『在縮短工時的情況下,究竟要怎麼維持競爭力?』書中的『工作法』,並不是要無窮無盡地追求經濟成長,而是為了尋求自我成長和平衡。本書除了說明如何更有效率之外,也不斷反思工作、金錢、家庭種種面向對自己的意義究竟為何,並且做出取捨。這種看起來瀟灑帥氣的決斷背後,是嚴謹和透澈的思考,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受用的提醒。」──吳媛媛,著有《當個普通人也很自豪:我在瑞典生活,發現了幸福的寬度》等書
「通過對丹麥社會的觀察和探討,我認為丹麥的成功並非來自於拚命工作或競爭力,而是來自於對生活品質和社會平等的重視。丹麥人懂得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並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來保護所有社會成員。這種對平等和個人生活品質的重視,使得丹麥成為一個和諧、安穩的社會,讓每個人都能快樂地生活。本書敘述的現象,許多值得台灣人及台灣政府學習。」──張宇文,換日線專欄作家「反思中的丹麥小教授」、南丹麥大學丹麥高等學院副教授
目錄推薦序聰明自律的幸福工作法則 吳媛媛
推薦序丹麥人的專注,造就了幸福平等的社會 張宇文
前言 國際競爭力前幾名的管理階層都下午四點下班
一窺丹麥人的思考方法
為了發揮最好的表現,丹麥人會怎麼做?
改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實現嗎!?
第1章 為何現今北歐丹麥備受世界矚目?
國際競爭力第一的北歐小國──「商業先進國」的真實樣貌
充滿矛盾的迷人國度
「世界最幸福國家」只是丹麥的一個側面
世界第一的壓倒性「企業效能」
競爭力的關鍵是面對時代變化的能力
引領時代的「先見之明」──享受變化,同時有令人驚豔的對應力
「世界第一的自行車城市」哥本哈根
從「無現金社會」到「無卡社會」
大膽捨棄舊體制
〔我眼中的丹麥〕 新冠肺炎政策先進國──率先解封的國家
「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先進國」──晴朗的平日,午後就躺在草地上
不喜歡工作的「幸福國度」
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世界第一城市──哥本哈根
積極參與並在家長會上踴躍發言的父親
無論工作或家事育兒都是「夫妻共同參與的專案」
在日本及丹麥共同投資的公司工作後,發現的事
從「家人一起吃晚餐」開始
工作方式因人生優先順序而不同
看懂「潛在需求」的能力
第2章 真正的「時間價值」──為了充分享受人生而「在限制內擠出時間」
工作方式由「想珍惜的事物」來決定──不被時間擺弄的人生是?
會讓你感到喜悅而「忘了時間」的瞬間是?
「幾乎沒有跟朋友碰面的時間」
拿回時間!
不勉強自己,也不勉強別人──尊重彼此的「時間價值」
為了獲得「愉悅的瞬間」
自己不「應酬」,也不勉強別人「應酬」
週五下午兩點下班
生產力源自於「對工作的喜悅」
會議設定議程及結束時間
中間管理職負責開會
一小時的會議設定為五十分鐘
不發言的人不用參加會議
跳過中間管理職的「確認」
不需要雙重核對
盡量少寄電子郵件副本
制定郵件處理方式的規則──確保集中回覆的時間
不勉強自己,也不勉強別人──尊重對方的時間
〔我眼中的丹麥〕 優秀的「工作生活平衡世代」
死守私人生活的工作方式──追蹤丹麥人的一天
守護私人生活的「覺悟」
「下午○點之前就下班!」
三十分鐘吃完午餐!工作時間集中精神
活用彈性制度──依照自身狀況調整工時
彈性運用居家上班
規畫夫妻的工作分擔
下午四點前未完成的工作,晚上再做
為「追上工作進度」,在自由時間工作
「希望妻子也能感受工作的喜悅」──夫妻之間的工作平衡
放鬆很好!因為放鬆,所以很好!──創造休閒非正式→創造力→生產力的良好循環
非正式帶來生產力的理由
不必正襟危坐──形式、手續、規則都不需要
站著工作
「休假」才能維持熱情
睡前看電視放鬆
週休三日的效用──留白才能創造靈感
在日常生活中健行
「休長假理所當然」的氣氛──三週暑假
〔我眼中的丹麥〕 翻譯家霍美德的「人生平衡」
第3章 具備產值的「人際關係」──在信賴的基礎上,依賴與被依賴
「失敗也沒關係」,所以能夠挑戰──基於信賴的「宏觀管理」
一邊造橋,一邊渡橋
不執著於「已決定好」的計畫
「有意識地」重新擬訂計畫
「我們誰都會失敗」
跟主管請示並非工作的本質
宏觀管理創造「時間價值」──上司與下屬都更輕鬆
綠燈前行!
丹麥上司真的不會生氣嗎?
〔我眼中的丹麥〕 教育現場也講宏觀管理!?
沒有上下關係的平等職場──上司是下屬的導師
隨時都能商量
讓下屬察覺自己在公司所「負責的工作」
只要達成目的的手段都行──不問方法
若工作無目的或意義,就要面對下屬的質問
樂高公司高層與清潔人員平等對話的理由
為了下屬說NO的勇氣
〔我眼中的丹麥〕 丹麥人不忍耐的能力
「不勉強自己也不勉強別人」的溝通──自然產生「最強團隊」
若能成功培養人際關係,也就等於完成工作
看透下屬的興趣及專長,以此組成團隊
為了統整多元個性的「必要品項」
丹麥職場要求的「社會性」是什麼?──四個重點
「適才適所」×「社會性」,成果最強!
最佳成果來自「好能量的循環」
第4章 培育國際競爭力的社會「架構」──以轉職為前提的資歷養成
丹麥人的「工作觀」──思考「想做的事」與「意義」
你腦袋裡想的都是「工作」嗎?
私人生活第一優先
工作不是賺錢的手段!?
工作是為了「自我成長」──將工作視為教育機會
工作是「身分認同」──見面時,你會先被問從事什麼職業
工作追求的是「意義」──「社會意義」與「對自己的意義」
正向看待轉職的社會
沒有明確的職涯規畫
為了讓自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企圖心與意志創造出「高度生產力」
〔我眼中的丹麥〕 請教尼可拉斯‧布倫伯格世界第一的「生產力祕訣」
丹麥追求「適才適所的配對」──將社會資源活用到極限
後記
謝辭
附錄 跟丹麥人學「工作祕訣」
註解
书名简译:丹麦式幸福工作法:为什么丹麦人下午4点就下班?能高效工作、兼顾家庭又身心平衡的78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