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拜拜經濟學:有拜有保庇!?大廟小廟香火鼎盛背後的經濟性與趣味性
基本經濟學理威力強大,可以對「人的行為」作清徹解析,既有趣又迷人,
一點都不枯燥、可怕。本書作者藉著對台灣民間宗教信仰的分析,印證了
「無遠弗屆的帝國經濟學」、「生活經濟學」、「庶民經濟學」,趣味盎然也!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從台灣人的拜拜行為
看廟口夯經濟!
安太歲為何不能報稅?
愈窮的人為何捐香油錢愈多?
向土地公借錢真的容易發財?
台灣人很愛拜拜,拜土地公、媽祖婆,也拜石頭公!
這種街頭巷尾逢廟就拜的行為,產生的經濟產值也很可觀,每年燒紙錢花掉一百三十億元,媽祖繞境產值超過四十億元,普度商機超過兩百億元。真的是有拜有保庇!?
其實拜拜行為的背後隱藏功利與投機,信徒關心的是宮廟靈力的大小與是否靈驗,做功德考慮的是今生來世投報率。人人燒香拜佛都另有所圖,難道宗教信仰成為賄賂鬼神的行為?人、鬼、神之間又有多少成分是上下交相賊?
暢銷書《巷子口經濟學》作者再出擊,這次臥底廟口為我們破解宗教信仰市場,如何在人、鬼、神之間自成一個供需關係,不但有價格、有成本,更有競爭條件。
第一本融合宗教與經濟學的《拜拜經濟學》,是作者的人生經驗與對信仰的觀察,以淺顯易懂的經濟學分析信仰如何成為消費行為,為何香火愈旺信徒捐的香油錢愈多,為何神明都是大地主。書中若干情境可能發生在大家身邊,這當中也許會有一些衝擊,但這些衝擊可能直指我們的傳統信仰行為。
本書特色
.第一本,以經濟學視野探討台灣傳統宗教信仰
.精闢剖析,信徒與宮廟、寺院之間的商業活動
.大膽闡釋,香火鼎盛宮廟背後的信徒消費行為
推薦人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阮慕驊 News98財經節目主持人作者序 灶神的無私與有德
前言 我衝撞的是宗教信仰行為,不是宗教信仰
第一篇 宗教經濟學
第一章 信仰是一種市場
第二章 靈力有多強,宮廟香火就多旺?
第三章 當信仰成為消費行為
第四章 文昌帝君,我能考上博士班嗎?──信徒的經濟行為
第五章 愈窮困的人,捐款愈多?
第六章 做功德的今生與來世投報率
第七章 宮廟也來拚經濟
第八章 媽祖經濟產值知多少?
第二篇 廟口經濟學
第九章 多廟的臺灣
第十章 神明都是大地主
第十一章 中元普度創造內需
第十二章 燒紙錢的大學問
第十三章 點燈拜斗如何算價錢?
第十四章 我的香油錢是否能列舉捐贈扣除額呢?
第十五章 國運籤求經濟,準不準?
第十六章 廟公是個好職業嗎?
第十七章 苦民所苦的財神爺
第十八章 少林武功秘笈要賣多少錢?
第十九章 中國大陸寺廟資本化與名山勝寺股票上市大圈錢
书名简译: 拜拜经济学:有拜有保庇!? 大庙小庙香火鼎盛背后的经济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