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師徒關係與社會創新的在地實踐:賴青松和黃聲遠
社會創新能夠將社會累積的舊智慧與新發想的創意結合,以有效的方式滿足社會需求或改善社會問題,因此深受期待,其具體行動通常透過個人、團隊組織或是社會運動達成目標。本書整理最新研究發現搭配實際案例,說明社會創新是什麼,社會創新如何透過影響力締造系統性變革,以及如何培育推動社會創新的重要媒介——社會創業家。
本書從師徒傳承角度切入,以師徒網絡的類型與功能來探討社會創業家的師徒關係,以及師徒關係如何影響其社會創新,選取兩個在地的成功社會創業家為個案,分別是以「委託種植」方式創建了小農新產銷模式的賴青松,及透過「創新、開放的建築設計」傳達對社會的關懷,提出建築、環境和生活間關係新典範的建築師黃聲遠。除了說明兩個社會創新個案的特色與成就,也從其師徒關係探討傳承的內涵,對現行社會創新實務及創業教育深具啟示。
序:實踐大夢的青年 吳靜吉
第一篇 理論說明
第一章 施魚與授漁:社會創新
一雙鞋改變窮人的明日
社會創新是什麼?掌握五關鍵
發展社會創新,非一蹴可幾
社會創新的終點,促成系統性變革
描繪社會創業家的樣貌
第二章 啟發與傳承:師徒關係
人生領航員——Mentor
世上只有師父好:傳統型師徒關係
聞道有先後:反向型師徒關係
三人行必有我師:同儕型師徒關係
尋找生命中的貴人:發展網絡師徒關係類型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師徒關係好處多
從師徒邁向互助的團體、組織與社會
第三章 創新與傳承:兩案例說明
社會創新與師徒傳承
賴青松與穀東俱樂部
黃聲遠與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資料的選擇、取得與整理
第二篇 賴青松的師徒個案
第一章 賴青松的尋農之旅
初心:阿公的那條田埂路
碰撞:環境關懷vs.養家餬口
困境:我的心三十歲就退休了
原點:我還是想做農夫
第二章 把理想當飯吃:穀東俱樂部
雛形:我們來發「穀票」吧!
運作:穀東俱樂部營運模式
轉折:從「委託種植」到「預約訂購」
願景:種一個「故鄉」
第三章 吾不如老圃:賴青松視角的傳承
師承:亦師亦父何金富
種田:會當農夫是他害的
學習:幾點都能打給他
網絡:共同耕耘台灣的夥伴
傳遞:做田少年郎
指導:為你鋪一條回原點的路
藍圖:創造適合自己的農村生態
未來:展望下一個十年
第四章 宜蘭小田田視角的傳承
楔子:宜蘭綻放小田田
緣起:來去農村做代誌
持續:這不是青春的浪漫
經營:承襲穀東俱樂部再創新
老農轉型:阿公的米
目標:年輕人與農村間的連結平台
傳承:農村的老中青傳承
未來:青年返鄉的前奏曲
後記:有田有米的蛻變
第三篇 黃聲遠的師徒個案
第一章 黃聲遠水舞田中央的故事
成長:出類拔萃的叛逆
職場:專業分工的震撼
赴美:發掘自己的潛能
返台:落腳宜蘭的選擇
第二章 工作就是生活:田中央
進入田中央
喜歡,才留得住
快不起來的速度
二十個老闆
關懷社會的使命感
第三章 風乎舞雩:黃聲遠的師徒傳承
傳承:是啟發生命的潛力
工作:相信、成長與快樂
價值:生活與工作融合
徒弟:相互感恩的朋友
學習:每日生活之意識
未來:我也不知道的發展!
第四章 黃聲遠徒弟剪影
傳承在田中央:洪于翔
少年結識的傳承引導:劉黃謝堯
第四篇 結論與反饋
第一章 穀東俱樂部的社會創新與師徒傳承
穀東俱樂部的社會創新模式
穀東俱樂部的社會影響力
穀東俱樂部的創新發展脈絡
社會創業家的傳承
第二章 田中央的社會創新與師徒關係
田中央的社會創新模式
田中央的社會影響力
田中央的創新發展脈絡
社會創業家的傳承
第三章 玩味與省思
看似尋常最奇崛:社會創新模式與脈絡
無中不會生有:師徒觀點看一個社會創業家如何誕生
本書案例對創業教育之啟示
參考文獻
书名简译: 师徒关系与社会创新的在地实践:赖青松和黄声远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