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點子來自妄想力:妄想交給腦子,思考交給雙手!引領世界的「使用者介面」研發專家,最強思考工具與實踐策略
妄想する頭 思考する手:想像を超えるアイデアのつくり方
目錄前言
序章 何謂妄想?
.早在智慧手機登場前,就已經研發出SmartSkin
.認真與非認真
.想像與妄想
第一章 始於妄想
〈1〉不笑就打不開的冰箱
〈2〉新奇有趣的東西絕對「不一般」
〈3〉非凡的妄想造就「阿波羅計畫」
〈4〉妄想的前方有什麼呢?
〈5〉德高望重的科學家說做不到,大抵不是真的做不到
〈6〉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
〈7〉「天使度」與「惡魔度」之間的平衡
第二章 化為言語是最強的思考工具
〈1〉以「言語」整理腦中模糊又籠統的妄想
〈2〉以一行字清楚表明「想做的事=claim」
〈3〉claim不是「答案」,而是「假設」
〈4〉「想著手進行的領域」不是「claim」
〈5〉想做什麼,立刻付諸行動就對了
〈6〉發明是需要之母
〈7〉著手進行之前,先寫個大綱
〈8〉思考如何定奪的「捷徑」
〈9〉早點定奪,就能嘗試更多點子
第三章 點子是「已知 ╳ 已知」
〈1〉只要有三種「喜歡的事物」,就能拓展妄想
〈2〉腦力激盪真的能發想出好點子嗎?
〈3〉採多數決無法判定
〈4〉發想點子一定會經歷孤獨這過程
〈5〉增加輸入(input)的曆本研會議
〈6〉VR的靈感來自日本桌球選手
〈7〉透過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提升「課題與解決對策」的契合度
〈8〉對於「未知」的好奇心,可以鍛鍊天使度
第四章 嘗試錯誤就是與神對話
〈1〉嘗試就對了,就算失敗也沒關係
〈2〉失敗反而更能確立課題的架構
〈3〉從別人的否定,得到珍貴建議
〈4〉十足的行動派──「GAN」發想者的百分之一汗水
〈5〉「眼高手低」的兩種意思
〈6〉持續付諸行動也是一種才能
〈7〉嘗試錯誤就是「與神對話」
〈8〉自己「想做的事」,就是自己動手做這件事
第五章 轉換方向帶來的意外性
〈1〉人們對於自己發想的點子,總是有所偏見
〈2〉勇於退場,才能避免「協和謬誤」
〈3〉既然環境不允許,就讓它暫且沉眠
〈4〉SmartSkin的研究,始於「通訊」
〈5〉論文截止收件日的三個月前,才轉換研究方向
〈6〉藉由轉換方向,提升天使度
〈7〉賈伯斯的專利訴訟戰
〈8〉從實驗中的不可思議現象,催生出來的「Traxion」
〈9〉從列印技術催生出來的光學滑鼠
〈10〉打破取捨的平衡
〈11〉藉由醫學知識,進行取捨的廣角HMD
〈12〉運用神經網路的「extra vision」創意
〈13〉重返「原先目的」
〈14〉慣性會萌生無謂的「堅持」
第六章 關於「人體功能擴增」這個妄想
〈1〉藉由技術擴增人體功能
〈2〉科幻小說家與工程師的妄想一致
〈3〉帶來莫大影響的無數科幻作品
〈4〉以科技實現「超能力」
〈5〉讀了艾倫.凱的論文,想像「滑鼠」
〈6〉人體功能擴增的妄想,始於歌舞伎座的語音導覽服務
〈7〉和人類「JackIn」的介面
〈8〉研發過程中,首先要經歷落實妄想這個階段
〈9〉全球首創的AR遊戲
〈10〉從喉嚨的活動推敲話語的「Silent Voice」
〈11〉下載軟體使用的人工內耳
〈12〉入學考試也要測驗運用AI的「矯正學力」
〈13〉試圖消弭「時差」的妄想
終章 邁向創新泉源不枯竭的社會
〈1〉妄想能夠打造讓人「突然愣住」的氛圍嗎?
〈2〉從《光速超能人》妄想出遠端臨場系統
〈3〉甚至衍生出哲學性問題的「人體Uber」
〈4〉光靠「選擇與集中」,無法因應未來發展
〈5〉深度學習這個突破性進展是誰發起的?
〈6〉科技就是要不斷應用,加以改良
〈7〉超級重視規則,否定妄想的日本社會
〈8〉日本理應是妄想大國
〈9〉每個人都會妄想
後記
书名简译:点子来自妄想力:妄想交给脑子,思考交给双手! 引领世界的用户界面研发专家,最强思考工具与实践策略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