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
哈金:我喜愛李有成老師寧靜古遠的詩歌。
他總能從細微平常的事物中發現盎然的詩意。
迷蝶與夏蟬,某些喧嘩,某些哀傷
詩人學者李有成 後疫情時代的抒情與敘事
張錦忠專文推薦
宇文正、哈金、孫梓評、張貴興、張錯、蔡素芬一致推薦
《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為詩人學者李有成教授的第四本詩集,收長短詩三十首,皆為上一本詩集《迷路蝴蝶》之後的新作,寫於2019年仲春與2022年初冬之間,平均每年創作十首,可謂豐收。李有成一向楬櫫詩無定法,看似自由自在,實則隱含諸多的內在自制與秩序,尤其是在詩形式與語言的實驗方面。詩創作雖屬極其個人的事,然而與其他文類一樣,詩也具有詩人所說的淑世功能。
本書是一卷抒情與敘事兼具的詩集,反映的是李有成晚期風格、詩觀與詩語言的延續。季節嬗遞觸動詩人感時抒懷的情意,詩即是時空交融(chronotope)的載體,收入本書的詩作有不少是回應疫情景況,其中與書名同題詩〈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已點出疫情歲月前後的差異。疫情與時事重疊,李有成有感於世事時局紛擾,政客行事荒誕,「語言猥瑣」,詩於是成為抗議、諷刺、調侃的產物,為詩人藉創作介入現世與現實的重要媒介。寫詩雖然無法「為問題尋找解決之道」,但抗議、諷刺、調侃正是詩的重要社會功能。
李有成在他的詩中念茲在茲的是「秩序」。時光無序,但季節嬗遞,春去秋來,晝夜交替,自然界自有其邏輯,詩人無法阻擋時間運轉,但至少可以順時依勢而自我安頓,如生態池中疊起的羣龜。然而這幾年偏逢疫情肆虐,社會秩序為之大亂,對於人為的失序亂象,詩人看在眼裏,既無法挽狂瀾於既倒,難免感慨繫之,遂有集中感時、憂世、諷事的詩作。詩集的其他主題尚包括對時序、生態、離散、死亡等現象的抒發或再思考。
目錄「浮羅人文書系」編輯前言 高嘉謙
自序/在危機時代寫詩 李有成
導讀/迷蝶與夏蟬,某些喧嘩,某些哀傷──讀李有成詩集 張錦忠
這是春天
在學童之間
羣龜
秋日寄張錯──讀〈鹽柱〉有感
落葉──兼寄張錯
掃葉人
輓詩二十行──送別楊牧
過霧臺谷川大橋
過旗津
夜宿高雄──寄張錦忠
高雄叻沙──再寄張錦忠
蟬骸
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蟬聲
訪五一三事件受難者墓園
鼠事
寒蟬
告白
新冠病毒徹夜未眠
阿勃勒
我走下和平東路
我寫詩的理由──仿谷川俊太郎〈我歌唱的理由〉
哀歌:很多孩子走了
石榴──寫陳瑞獻近作《方廣華嚴》
手術檯上
告別印度黃檀
秋夜讀《南洋讀本》有感
蚊災
三芝看海
暮秋讀《馬華文學與文化讀本》有感
壬寅暮秋訪淡水李永平故居
詩作初刊年表
书名简译:今年的夏天似乎少了蝉声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