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當代詩話
Poetic Notes on Contemporary Poetry
這也許是新詩 / 現代詩百年來的第一本詩話。著名詩人簡政珍教授結合了傳統詩話的精神與當代時空的特性,展現以下幾個主要面向:
一、《當代詩話》是意象與哲學的結合。如其中有一則詩話:「當作品富於深度,文學幾近哲學;當思維富於意象,哲學幾近文學。詩的意象思維正是文學與哲學的交會。」
二、以傳統詩話為鑒,深刻領受文字潛在的沈默,言簡意賅,蓄含濃密的詩質。
三、跨越傳統詩話的「印象式批評」,文本的精讀細品是重要的美學基礎。
四、體會到意象的流動、文本的多義,「結構」與「解構」的辯證關係,因此,詩觀隨著討論的對象浮動變易,而非系統化的「理論」或「主義」。
五、關注的是現當代詩,呈現的是當代詩觀,因為當下,豐富了傳統;因為傳統,穩固了複雜的當下。
本書分四輯。輯一〈詩話.詩學〉,是有標題的詩話。輯二是七十二則沒有標題的詩話。輯三〈詩話.詩史.後現代〉,聚焦於詩史與後現代情境。輯四〈詩話.詩學問答〉,以詩話的形式探討當今詩學的問題。目錄自序:當代詩話裡的乾坤
▎第一輯:詩話.詩學
詩作的緣起
踰越時間的瞬間
寫作的空間
「當下」與「曾經」
演練紙上風雲
獨白與交響
獨白與對話
現實題材是想像力的試金石
反映人生?還是反應人生?
詩人不只是觀察者
詩人與語言的對話
詩以意象重組現實
「未曾」與「已不在」
「永恆」的幻影
明知沒有永恆
明天不是今天的重複
追趕語言
傾聽語言
詩與歌不同
形象轉化成意象的能力
詩集不是郵寄包裹
意象的時間性與空間性
閱讀的美感經驗
意象「顯示」,不「告訴」
詩不是潛意識的囈語
對想像的凝視
意象的姿勢
「看」與「凝視」
詩人的「不得不」
閱讀中忘記技巧的瞬間
閱讀中有所感的沈默
「瞭解」與「知道」的區別
創作的偶發因素
閱讀中的偶發因素
詮釋與有感的閱讀
去除先入為主的觀念
以詩作印證詩人的行徑?
馴服文本中的怪獸?
比喻使抽象具象化
如何享受一首詩?
比喻讓人有所驚覺
從「寫我」到「寫他」
人生反映文學
詩存在於「未來」完成的一瞬間
原始動機在語言中延異
詩是描述(describe),不是開藥方(prescribe)
詩.語言.社會
詩的意象思維
詩的「有趣」在此
詩的生存空隙
道德觀與美學觀
▎第二輯:詩話.詩學隨想
七十二則無標題詩話
▎第三輯:詩話.詩史.後現代
不相稱的構圖
個相與通相的界域
意象的流動性
意象與意涵的浮動
橫軸與縱軸的牽引
「不甚在意」的詩中人
「他者」的世界,有時我不能干預,有時我不忍缺席
「愉悅」與「崇高」
詩選的流行框架
空隙的填補
「知性」?「感性」?
「語言擁有我們,而非我們擁有語言」
七○年代的兩種現實
巧喻(conceit)與現實
歧義是美德?
「文意」與「意義」
所謂「超凡的想像力」
隱喻與意象的牽連
比喻與並置
Word與world的結合
從空隙中閱讀到自我
讓「風箏」浮動
符號與象徵
「這個句子做了什麼?」
技巧與生命的躍動感
所謂「陌生化」
一般有詩史傾向的書寫
▎第四輯:詩話.詩學問答
為何文本細讀是美學的基礎?
如何區分意象的「發明」與「發現」?
「發現」如何展現創意?
為何現代詩的白話並非散文化?
詩與散文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是否能以理論的準則看詩?
如何看待當代的漂泊意象?
概念思維與意象思維有何不同?
何謂成功的超現實詩作?
「寫詩」與「做詩」有何不同?
「寫詩」/「做詩」與套用理論的關係
「目的論」的盲點
「看見」意象與「看穿」意象的主從關係
一些批評家的兩種心態
詩壇/學界對「技巧」的誤解
長詩美學
問:「要如何寫詩,才能吸引文學獎評審人的目光?」
簡政珍簡歷 / 寫作年表
书名简译:当代诗话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