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十五顆小行星:探險、漂泊與自然的相遇(2版)
★劉克襄最撞擊生命的動人作品,榮獲:金鼎獎圖書類文學獎、開卷好書獎、好書大家讀、嘉義市「城市之書」
★作者劉克襄獲頒「第六屆聯合報文學大獎」,此書為評審推薦代表作之一。
在我的田野訪查與自然旅行的過程裡,這十五顆小行星以各種璀璨獨特的生活經驗,陸續闖進我的旅次,撞擊我的生命。──劉克襄
有一些人一輩子,執著地認真活著。他們就像一顆顆小行星,在浩瀚的世界一隅,以各種璀璨獨特的生活經驗,兀自折射出不同的光影和波長。
劉克襄也執著地認真活著,二十初歲迷上賞鳥以後,他便沉浸在自然探險的世界裡,或走訪山林荒野,或鑽研書籍資料。半甲子來累積的經歷成為生命重要的養分,促使他遇見或發現了這些獨特的小行星。他們是傳奇的、漂泊的、探險的人物,還有更多是名不見經傳的庶民。
作者以書信體的方式,娓娓述說著十五篇遭遇。每一篇都誠摯感人,又觀點獨到。譬如〈最後的撒哈拉〉,很多人寫三毛,但從來沒有人用關渡的蘆葦,切入她那漂泊流浪的靈魂;或者〈隱逝於福爾摩沙山林〉,描述一名紐西蘭的外國人獨自來到阿里山區,尋找失蹤的兒子,沒想到,這段時間江蕙的歌聲竟給予他莫名的支撐力量;又或〈成為珠峰的一部分〉,十多年前年輕的山友拾方方,為何堅持以震懾人心的「大敗」方式攀登世界第一高峰?還有〈家山〉,世界變化如此快速,兒時的家鄉已丕變,我們要如何回鄉呢?劉克襄花了十年的時間找到這條回家的路。
這本書維持作者向來的風格,文字平實易讀,不以華麗的詞藻堆砌,或是展現繁複的文學技巧。它是一本用生命完成的書,還觸碰了部份死亡的議題,卻一點也不沉重,反而展現了大開大闊的心境。更難得的是,本書擴展了自然書寫的範疇。自然書寫不應只是環境議題、隱逸文學、自然體驗、自然史爬梳和調查紀錄等創作類型。它更高的層次,或許是一個長期浸淫在自然領域的人,看待和應對世界的方式。劉克襄用半輩子和自然打交道,獲得諸多啟蒙與力量。這本書是他和台灣這塊土地和人物的精湛對話。
這是十五篇光芒交會的故事,也是劉克襄的小小史詩。
自序:小行星絮語
運行與相遇
隱逝於福爾摩沙山林
江蕙的歌聲,給悲慟的你莫大的鼓舞力量,
在這異國的偏遠森林,繼續尋找失蹤的孩子。
成為珠峰的一部分
拾方方的殉山,證明了珠峰人性的一面,
也映照著台灣某一段登山歷史傳奇。
托泰布典的願望
你一直希望,有朝一日我能來探訪,
跟鹿野忠雄先生一樣回到這裡。
首登玉山的日本女生
我期待在妳身上,邂逅台灣高山遊記的驚奇,
縱使只是少女的喟嘆或歡欣,都是那年代的驚鴻一瞥。
雲豹還在嗎?
在這個台灣最詭譎最艱辛的野外探查裡,
我們有無可能找到更大的生活意義?
最後的撒哈拉
在絲路的起頭,或盡頭,或許妳已感受到流浪結束了,
再也無從發現另一個漂泊的異國。
夜鷹的大地
在你的年代,在我還年輕生澀時,那單純的力量,
好像還能撼動人心,還有那種傳承的氛圍。
向老鷹學習
這種遠古的靈性之鳥,變成了你的導師。
你不只拋棄種種物質生活,連生活都變得很老鷹。
戈壁來的呼喚
那樣的死亡心情,一點也沒有計較與遺憾,
反而有著逆來順受的平靜,準備接受自然的召喚。
颱風的子民
啊!傷害土地的人,最大的悲哀是,
喪失了巫師的預知遠見,也喪失了山豬的靈敏。
伸港來的阿嬤
阿嬤露出金牙的開懷笑容,讓我回想起那些老嫗老翁,
他們胼手胝足,默默守護既有的家園。
荖濃溪上游的小村
他們只是簡單地活著,有尊嚴地活著,
不會毫無保留地把家園闢為觀光勝地。
冬天的怪婆婆
聽她這般凶悍地指責,我隱隱感覺,
老婦人可能對登山者積壓了很深的負面印象。
新中橫的綠色家屋
在這塊台灣最不安穩最惡質的環境,
有機家園的夢想早已默默地摸索與實踐。
家山
這座小村彷彿仍停滯在清朝末年的時空,
其中百年前即落腳於山腹裡的草厝,最令我掛念。
後記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