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詠嘆調:李敏勇詩集
時間的光影
存留旋律
書頁的空白處有我的靜默
記錄我的嘆息
《詠嘆調》是李敏勇繼《一個人孤獨行走》之後的新詩集,是二十世紀中期以後,詩人從白秋期進入玄冬期的人生風景,以「麵包與花」、「浮世之繪」、「殘景」、「遣懷」四輯,呈現抒情與批評,個人與社會的觀照。
輯一「麵包與花」,在日常的生活意味裡捕捉詩意,但也關注詩情與詩想的質與量,讓詩與生活相互觀照,既是詩也是日常。
輯二「浮世之繪」,不但為中東的庫德族人政治際遇寫信,也探觸藍中國、紅中國,省思戰後初期台灣曾有的中國夢……,是詩人對政治、歷史的反思。
輯三「殘景」,現實的景象在詩裡被描繪、被吟詠,包括都市裡的醫院、巴士站、地下鐵、街頭;跨年、冬夜、冷冬的氛圍等……
輯四「遣懷」,既有本國也有他鄉情景,包括日本小說家森鷗外在小倉市的家;中國異議份子、政治受難者劉曉波的遭遇,並以詩望向因氣爆而傷痛的高雄等……
目錄
麵包與花
街角書店
麵包
花
日常記事
隱藏的心
不寫時
一日之間
夏日雨後
夜合花
畫影
杜鵑花物語
時間
我願
關於詩
也許是
浮世之繪
寄給庫德斯坦的信
俄羅斯筆記
城市
記憶
瘟疫──二○二○年
藍中國
紅中國
中國夢
朝鮮半島寄意
歷史
罪
政客
黨
為人民
吐
人權備忘錄
碑
政治形勢
殘景
中秋
醫院
巴士站
跨年
冬夜
冷冬
偶感
地球上
二月雪
都市一景
街頭殘景
遣懷
鷗外的家
壁上的畫
山火──吳耀忠的畫
玫瑰
南灣之岬
女體
望向傷痛的南方
起來,為太陽花的孩子們
流亡,歸鄉──紀念王育德
新春初啟讀友人除夕詩──覆鴻森
主題──致白萩
遣懷──為李鏡明
傷逝──為郭漢辰
在一位沖繩詩人詩碑前
漂流的亡靈──追悼劉曉波(一九五五~二○一七)
〈解說〉從白秋期進入玄冬期的心境與風景──李敏勇《詠嘆調》的詩之形色 李紀
书名简译:咏叹调:李敏勇诗集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