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魚雁往來見風義:從師生書信讀人生智慧
論求學寫作、感情交友、為人處事、思想理念、心靈成長
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人生智慧集
▍40年的書信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本書集結林政華教授與林萬來校長的互動書函一百三十六封,時間跨度長達四十年,包含談論求學投稿、運思寫作、感情交友、為人處世、心靈成長、社會現象、教育環境等內容。對於莘莘學子的有難必問,為師的傾囊相授,循循善誘,都讓人感受到師生間濃烈的教育情感。在現今的工商社會中,難免在各個人生階段迷失自我方向,讀者可從兩位師生的書信往來中學習到人生目標的取捨與堅持,啟迪自我智慧。
本書特色
★霧峰林家出身的國家文學博士林政華教授,與其師專的學生林萬來校長的書信集。
★話家常、談感情、論處世、品文學,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內容精彩。
自序 四十年如親似子,百篇書函出真情/林萬來
林政華小敘/林政華
再序 我遇到了一位啟發深遠的良師/林萬來
序詩:為大地謳歌(組曲)
第一封:六八年一月二一日(佚)
第二封:六八年一月二三日,談讀書治學、文字寫作、交友
第三封:六八年二月初旬(佚)
第四封:六八年二月十二日,談做人、華學、治學原則、交朋友
第五封:六八年七月五日(佚)
第六封:六八年七月十日,求學、孝親、理財
第七封:六八年八月中旬(佚)
第八封:六八年八月十九日,生涯規畫
第九封:六九年八月十一日(佚)
第十封:六九年八月十六日,教學、假期利用、田園文學創作
第十一封:六九年十一月二七日(佚)
第十二封:六九年十二月二一日,軍中生活、寫作、遊歷、『幽夢影評註』
第十三封:七○年除夕,『三字經詳註易讀』、把握軍中生活
第十四封:七○年二月二五日(佚)
第十五封:七○年三月二日,在軍中對待部屬之道
第十六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賀卡,佚)
第十七封:七○年十二月二一日,鼓勵寫軍中文學
第十八封:七一年四月二二日(佚)
第十九封:七一年四月二五日,中文系定位、『易學新探』
第二十封:七一年五月十二日(佚)
第二十一封:七一年六月二○日(佚)
第二十二封:七一年七月十二日,同學會、省主席談青年出路、交友心理建設
第二十三封:七一年八月(佚)
第二十四封:七一年九月二七日,培育幼苗法、德瑞莎修女、師生聯繫表、同事相處
第二十五封:七一年十一月(佚)
第二十六封: 七一年十二月六日,鄉土文學寫作、小教作家們、文學通於藝術、徵文
第二十七封:七二年五月十七日(佚)
第二十七封(續):七二年五月十七日(佚)
第二十八封:七二年五月二九日,徵文與評審、寫作成長法、「戎裝之旅」可取
第二十九封:七二年六月十七日,寫作二細節:重謄法、開拓題材與體裁;結交護士
第三十封:七二年十二月二○日(佚)
第三十一封:七三年一月二二日,小說影響大、結合文學與藝術
第三十二封:七三年二月二八日(佚)
第三十三封:七三年三月十五日,「一雙黑布鞋」傑出、退稿心理、閱歷幫助寫作
第三十四封:七三年九月(佚)
第三十五封:七三年九月二三日,進修、徵文兩得意,身心第一
第三十六封:七四年五月十二日,創作與徵文孰優、進修生活規畫、交友
第三十七封:七四年七月十七日(佚)
第三十八封:七四年七月二三日(佚)
第三十九封:七四年七月二六日,毛筆字之歌、田農的重要、假日農夫、對抗畏縮妙法
第四十封:七四年九月七日(佚)
第四十一封:七四年九月八日,報紙蒐集資料法
第四十二封:七四年九月十五日,寫作基本修養、借調優缺點、為兒童寫作
第四十三封:七四年九月二一日,徐畢華水彩畫展
第四十四封:七四年十月十四日,北師卅周年慶
第四十五封:七五年一月二五日,心靈尋覓之旅
第四十六封:七五年一月二九日,心智成熟追求、故鄉牽繫、筆名鵬來、芝山兒童文學獎
第四十七封:七五年七月十七日(佚)
第四十八封:七五年八月二二日(佚)
第四十九封:七五年九月三日,個性的修持、由中湖到埔墘
第五十封:七五年十月二五日,企盼田園作品集出版、作品修改與重謄
第五十一封:七五年十二月下旬(佚)
第五十二封:七六年一月三日,為現代日報約稿、想像力與寫作、與護士為友
第五十三封:七六年三月二九日(佚)
第五十四封:七六年四月一日,提升自信心、長篇文字有份量
第五十五封:七六年四月二五日,多讀世界田園文學、寫作三建議
第五十六封:七六年六月四日,修辭法與寫作、身體第一
第五十七封:七六年七月八日,初戀、觸發鄉園新題材、行萬里路、首屆學生如長男
第五十八封:七六年七月八日,外貌與交友、門當戶對有道理
第五十九封:七六年八月六日,平淡與平靜的追尋、戀愛成家的苦與樂、獨身成大事
第六十封:七六年八月十四日,生命的擔當、「文學生命」苦締造
第六十一封:七六年九月五日,創作在一吐為快、『周易經傳本義新詮』、『中國的詩』
第六十二封:七六年九月二四日,鄉土情是文學園地奇葩、寫作即閱讀、國中教育有缺失
第六十三封:七六年十月一日,徵文問題、交女友注意事項
第六十四封:七六年十月七日,為文關心社會、維繫感情六原則
第六十五封:七七年,重提建立學生關懷資料表
第六十六封:七七年二月八日(佚)
第六十七封:七七年二月十日,體會生活處處是書、悠然處世真鄉人
第六十八封:七七年二月十一 ~ 二七日(多封,佚)
第六十九封:七七年三月一日,文以吐心、林清淇人生、專心於事、募書、生活之樂
第七十封:七七年三月七日,找對象的要求、愛書方法、學位審查嚴格
第七十一封:七七年四月一日,行政主管易發揮所長、與同事為友、為小朋友週刊約稿
第七十二封:七七年八月六日,颱風災情樂捐、交友在心不在身、冒險為將來
第七十三封:七七年八月十一日(佚)
第七十四封:七七年八月十八 ~ 九月一日,(多封,佚)
第七十五封:七七年九月三日,安排快樂生活、交友、做事需膽量、為兒童畫畫兒
第七十六封:七七年十一月十日,賀語文縣賽作文冠軍、請調還鄉慎選擇
第七十七封:七七年十一月十六日(佚)
第七十八封:七七年十一月十九日,準備全國作文賽方法、臨場注意事項
第七十九封:七七年十二月二五日,寫作的努力方向與心理建設
第八十封:七七年十二月二七日~七八年三月三十日(多封,佚)
第八十一封:七八年四月一日,從媒體吸收寫作素材、『兒語三百則』、劉建春亦寫手
第八十二封:七八年底七九年初,『十四個老頑童』、文章的修改
第八十三封:八○年二月一日,近鄉情怯、懷鄉是文學永恆主題
第八十四封:八一年一月二四日,結婚報喜、花東蜜旅
第八十五封:八一年五月十九日,師獲兒童文藝獎章、兒童文學現況、智慧決定未來
第八十六封:九四年三月二四日,『趣味美妙的成長』、中寮賞螢、錄取國小校長、『趣味、智慧、實用的臺灣各族群俗諺語』
第八十七封:一○二年九月七日,談寫作路上的貴人
第八十八封:一○二年九月二七日,校長退休事農耕、二女成績優異、妻亦任校長
第八十九封: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以農田為桃花源、樂活過生活
第九十封:一○三年六月二日,『鄉園小確幸待烘焙』取名有道
第九十一封:一○三年六月三日,取書名之原委與不易
第九十二封:一○三年六月三日,改稿比寫稿難
第九十三封:一○三年九月二四日,以耕讀為功課
第九十四封:一○三年十二月二四日,潤稿的辛勞、農村生活愜意
第九十五封:一○四年五月五日,林生堅持寫作數十年,感而重拾文筆
第九十六封:一○四年五月五日,謝師之溢美,喜師重拾寫筆
第九十七封:一○四年六月四日,請潤稿『筆耕人生 情深似海』散文集
第九十八封:一○四年六月四日,「我的老師」文刊登並函謝
第九十九封:一○四年六月十三日,推介散文集『生活小確幸』
第一○○封:一○四年六月二五日,序『歸園田居訴衷情』散文集
第一○一封:一○四年七月六日,修潤散文集『恰到好處的幸福』,並作序
第一○二封:一○四年七月九日,稱潤稿見解高
第一○三封:一○四年七月十九日,書名「深情」改為「寄情」
第一○四封:一○四年七月二十日,菁品本『生活裡免費的美好滋味』命名祕辛
第一○五封:一○四年八月三日,長女雙十年華,父為文祝賀
第一○六封:一○四年八月三日,希首屆學生建一訊息中心;終由師自任版主做工
第一○七封:一○四年八月四日,談同學任聯絡版主之困難
第一○八封:一○四年八月十三日,談星國植物園列世遺,勉生擴大視野,提升境界
第一○九封:一○四年八月二四日,「尊重走自己的路」文述選擇所愛,愛所選擇
第一一○封:一○四年八月二五日,談安潔莉娜•裘莉不世出之行徑,勉生等
第一一一封:一○四年八月三一日,談散文書之困境、願助印師之文集
第一一二封:一○四年九月二日,發表「悠揚箏音展魅力」文,電傳同學們共賞
第一一三封:一○四年九月四日,「泳往直前」文,寫游泳運動之種種
第一一四封:一○四年九月十二日,提師生數十年往來書信結集出版構想
第一一五封:一○四年九月十二日,同意書信合集出版
第一一六封:一○四年九月十五日,對『十六個夏天』連續劇感觸與心得
第一一七封:一○四年九月十五日,回味數十年書信情節與遭遇,感動欲淚
第一一八封:一○四年九月二一日,依文中記述已捐四十餘萬元;謙勿張揚
第一一九封:一○四年九月二二日,往來書信集謂可勵志益世
第一二○封:一○四年九月二二日,書信中提及之文章附入,便利讀者
第一二一封:一○四年九月二四日,「平安符 兩代情」刊於聯合報版面
第一二二封:一○四年九月二六日,二文分別寫徐紀、林政華師
第一二三封:一○四年九月二七日,「曲折……成師因緣」文述當老師之奇特因緣
第一二四封:一○四年九月二八日,悼林弘宣文述美麗島冤案
第一二五封:一○四年九月二八日,談師生書信集編輯進度
第一二六封:一○四年九月二八日,體諒師編合集之辛勞
第一二七封:一○四年九月二八日,書信集相關履歷資料之蒐集、撰寫
第一二八封:一○四年九月二九日,純純單戀終放下、提供治感冒增免疫良方
第一二九封:一○四年九月二九日,談對感情之拿捏
第一三○封:一○四年十月三日,記父務農養家之辛勞備嚐
第一三一封:一○四年十月三日,檢討過往,仍一貫謙虛
第一三二封:一○四年十月五日,見證鄧麗君歌聲有療癒作用
第一三三封:一○四年十月十二日,繕打書信集,邊回味往日情懷
第一三四封:一○四年十二月四日,電傳「初老心情」文;同學們當有同感
第一三五封:一○四年十二月九日,電傳生文「讓人感動的父愛」,並建議改題
第一三六封:一○四年十二月十日,同意改題「遠距離的父母愛」配合文意
總附錄
一、林萬來校長生平與教學簡譜
二、林政華教授生平、文藝與教育簡譜
三、本集所提人物索引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