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跟著阿嬤學古早味料理:傳承日治時期到E世代手路菜的醍醐味,凝聚家人情感與美好回憶!
阿公阿嬤煮的最好吃, 手把手教你烹調健康家鄉味,
從家常菜到節慶佳餚,每道食譜附有趣典故和營養價值,
品嚐代代相傳的好滋味,同時照護全家人的健康,
廚房新手、離鄉遊子也能完美複製外型與味道!
──跨越四代同堂的趣味故事,牽起一家人緊密的連結──
從日治時期、光復初期、經濟起飛到數位E世代,
讓我們感受台灣歷史、生活型態、地方建設與飲食文化的轉變!
\全世界共通的情感~家的溫暖記憶是無可取代的真情滋味/
在困苦的年代,集體的生活記憶是打著赤腳走路、不時聽著刺耳「齁~齁~齁~」的空襲警報聲而躲進防空洞……,隨著經濟轉變、生活品質逐漸改善,長者以愛心和廚藝,傳承與散播著溫暖與美味。
透過潘奶奶不屈不撓的毅力和樂觀的態度,帶你見證台灣超過90年的歷史演變,並使用「天然的食材與調味、健康的烹飪方式」,學會古早味手工菜的祕訣,感受世代相傳的「愛與溫馨」,也讓我們體會到人生中最真摯的醍醐味!
\難忘的傳統古早味,喚起美好回憶之旅/
.芋頭丸子:傳統逢年過節或宴客時才登場的米其林等級點心。
.蔥燒鯽魚:富盛名的上海功夫菜,江浙菜館必點料理。
.桂圓米糕:立冬補冬,傳統用來滋補身體的冬季甜點。
.海參燴蹄筋:營養豐富的經典年節菜色,步驟真的超簡單。
.蘿蔔糕:只需兩種主要食材,在家就能做出真材實料的糕點。
.更多潘奶奶拿手料理:滷肉飯、麻婆豆腐、台式臘肉、烏魚子、滷蹄膀、米酒熗鮮蝦、糖醋魚、素烤麩、上海菜飯、炒米粉、豆沙甜粽、紅燒牛肉湯、麻油雞、四神湯、豬肝湯、銀耳紅棗湯、花生仁湯。
【Who&Why需要這本書?】
▸離鄉遊子想念家鄉菜
▸跨越四代不分齡的老少男女
▸喜歡天然健康飲食者
▸忙碌上班族
▸單身或外宿族
▸廚藝新手上菜
▸宴客佳餚最佳選擇
▸為家人帶便當變化菜色
本書特色
.文字與行距全部加大,內文段落分明,讓年長者不需要放大鏡,也能和兒孫一起閱讀。
.全彩圖文,一字一句引領你看見台灣最美的人情味、吃到最幸福的家常味。
.以飲食文化的角度揭開台灣的歷史文化與背景、食材選用與烹調習慣。
.由家中最熟悉的身影阿公阿嬤(超過90歲的潘奶奶),講述日治時期到數位E世代的人生酸甜苦辣故事,讓你看到熟悉與溫暖的片段。
.收錄潘奶奶用愛心精選的22道經典料理,透過詳細配方和作法,帶你完成每道佳餚。
盛讚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唐湘龍│飛碟電台節目主持人
張心湜│前陽明大學校長
陳威明│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趙少康│TVBS政論節目主持人
潘祖蔭│前中天電視董事長
魏崢│振興醫院院長
蘭萱│中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
目錄作者序
台灣重要記事
潘奶奶家族成員介紹
第壹篇 童年時光(日治時期~光復初期)
第1章:家的溫馨微光
第2章:堅持不懈的奮鬥之路
第3章:童年的微笑記憶
【潘奶奶拿手食譜】
蘿蔔糕
芋頭丸子
桂圓米糕
滷肉飯(肉燥飯)
麻婆豆腐
第貳篇 婚姻生活(建設台灣~中美斷交)
第1章:花樣年華的嶄新可能
第2章:初婚的苦澀旋律
第3章:從軍旅生涯步入平凡日常
第4章:變遷中的堅毅與勇氣
第5章:從僕役到烹飪的蛻變
【潘奶奶拿手食譜】
花生仁湯
紅燒牛肉湯
台式臘肉
上海菜飯
蔥燒鯽魚
素烤麩
第叁篇 兒女大學畢業,培養成材(中美斷交~經濟起飛)
第1章:揭開生命嶄新的一頁
第2章:婦產科廚藝的奇蹟
第3章:美食激發的人情溫度
第4章:用料理串連家庭與社區的情誼
【潘奶奶拿手食譜】
麻油雞
炒米粉
四神湯
豬肝湯
銀耳紅棗湯
豆沙甜粽
第肆篇 四代同堂,安享晚年(經濟起飛~E世代)
第1章:代代相傳孝道與家族情感
第2章:以美食滋養家的情誼
第3章:溫馨歡樂的的家常回憶
第4章:專屬於「家」的幸福味
【潘奶奶拿手食譜】
海參燴蹄筋
烏魚子
滷蹄膀
米酒熗鮮蝦
糖醋魚
书名简译:跟着阿嬷学古早味料理:传承日治时期到E世代手路菜的醍醐味,凝聚家人情感与美好回忆!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