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聞香老味道,發現新滋味 在時光中慢燉一場火候十足的盛宴—— 不只有回憶,探尋文化遺產級的美味足跡, 深入歷史考據,解構今昔飲食文化的DNA, 跟著魚夫,一起漫遊在飄香四溢的臺北街角! ★親繪插圖:垂涎欲滴,躍然紙上 ★索驥地圖:簡單好查,攻略在握 ★QR code:影片帶路,大快朵頤 食食通作家魚夫,40年深度採訪,精選55道好味! 從少年吃到壯年,從迪化街吃到東京銀座, 時間在走,心境在轉,不變的是── 伴隨料理而來的美好感動。 20歲北上求學,拿著本來要買校服領帶的錢,初嘗當年堪稱高貴的西門町鴨肉扁,魚夫開始了饕客人生。進入當年匯集大江南北飲食的中華商場,老夏的水餃、老陸餡餅、孫家小籠包、真北平、點心世界……一間又一間,成為他日後挑嘴的罪魁禍首,再也回不了頭。 飲食是文化的形體,文化是飲食的內心,而時間則是催化劑,讓兩者基因重新編碼,發展出更豐富的面貌。魚夫的美食地圖,恰也見證了臺北經濟重心的轉移與再興,讓美味中也帶著濃厚的臺北記憶。 不論與至親圍桌共享,還是當個孤獨的美食家;不管是傳承老店,還是創新餐廳;無論是銅板美食,還是星級料理;從媽媽的手路菜、路邊攤小吃到異國料理、山珍海味,皆在餐桌上散發著光芒,各有各的精采。而且,總在廚房的後面,有著說不完的歷史和人情故事。 且讓鑽研美食40年的魚夫,為您慎重端出這55道讓人身心飽足、吮指回味的珍藏好食光。 目錄第1個十年 二十而邂逅初嘗臺北的高貴(西門町鴨肉扁)挑嘴的罪魁禍首(中華商場美食)吃巧吃飽拉鋸戰(溫州大餛飩之家)飄香的一七四號(張記韭菜水煎包)更勝故里老鄉味(趙記山東饅頭)褡褳火燒傳暖意(中華餡餅粥)立食成觀光地標(阿宗麵線)清蒸紅燒不分家(老王記牛肉麵)客倌這碗有認證(張家清真黃牛肉麵館)潮汕味臺灣製造(元香沙茶爐)蕭敬騰招牌特餐(昶鴻麵點)碗中的一身二世(阿義魯肉飯)善哉善哉甜滋味(阿猜嬤甜湯)簡單含蘊著複雜(一肥仔麵店)暗夜中的海明威(旗魚黑輪) 第2個十年 三十而追尋綻放美食的花朵(建成圓環小吃)夜食庶民米其林(寧夏夜市小吃)臺灣食牛百年史(金春發牛肉店)神隱大叔的寶庫(大稻埕慈聖宮美食)不及出嫁的魚仔(魩仔魚料理)北有嚼勁南綿密(魷魚標活魷魚)趣談菜頭排骨湯(阿貴姨原汁排骨湯)食米苔目聽故事(條仔米苔目)大稻埕雙魚美味(民樂旗魚米粉、永樂市場????魠魚羹)阿北的消暑涼棒(枝仔冰城)來去迪化街食涼(顏記杏仁露)喝了四臣事事成(妙口四神湯)囝仔健康好育飼(林合發油飯)不厭其煩的傳承(迪化街老麵店)郎食米粉你喝燒(胡記通化街米粉)掀開潘朵拉飯盒(波麗路西餐廳)復刻臺灣酒家菜(山海樓一品鍋)做個孤獨美食家(龍門客棧餃子館)一籠湯包的回憶(永康街美食)呼乾啦之居酒屋(吳留手) 第3個十年 四十而探訪清脆油炸天籟聲(天婦羅)漫談鰻魚飯物語(肥前屋)佃煮與美味北齋(佃煮與葛飾北齋)翻譯蒟蒻也難解(蒟蒻)新春賀正蕎麥麵(蕎麥麵)西洋風大正浪漫(可樂餅)壽喜燒與皇民化(壽喜燒)板場的飲食文化(隼鮨旬料理)吃出勝利的滋味(杏子日式豬排屋)日清泡麵的基因(泡麵之父安藤百福) 第4個十年 五十而回味伊麵意麵辨雌雄(大三元酒樓)鄭成功與咖啡館(咖啡)美食進化的距離(湯飯與茶泡飯)麵的寬細有玄機(一風堂)旅途的美味仙丹(泡麵)食欲之秋來食魚(魚料理)早餐桃園三結義(阜杭豆漿)追尋古早媽媽味(肉粽)於山中食詠而歸(北投山中美食)臺灣的食物基因(臺灣旅遊廚房) 作者簡介魚夫 作家、畫家、美食家、生活家。 興趣廣泛,不愛墨守成規的雙子座,曾任報社主筆、漫畫家、主持人、電視臺總監、動畫公司老闆、大學教授。 半百之後,遠離臺北的喧囂,移居臺南享受慢活人生,探尋各地的飲食和文化,藉著畫筆與鍵盤和大家分享。 著作等身,圖文並茂為其特色,近期著有《雨的布魯斯》《臺南巷子內》《臺北食食通》《戀戀故鄉屏東行》《桃城著味》等作品。
书名简译 : 鱼夫人间味:边吃边说四十年
目前沒有評價。